[实用新型]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6904.0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6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颜一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利韬过滤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02 | 分类号: | B01D39/02;B01D46/30;B01D46/00;B32B27/02;B32B27/32;B32B27/12;B32B9/02;B32B9/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0 | 代理人: | 许王军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静电 棉滤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包括第一PP无纺布层、表面上设置有均匀的轧点的带电纤维棉层和第二PP无纺布层,带电纤维棉层的顶部覆盖有第一PP无纺布层,带电纤维层的底部覆盖有第二PP无纺布层;带电纤维棉层包括正电荷纤维和棉纤维;正电荷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相互交织在一起;本申请具有吸附力强、过滤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无纺布作为滤材具有很好的拉伸强度,高容尘量,高计重效率等优点,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发现它的分级效率极低,即是针对某一粒径等级的粒子的捕获能力极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纺布作为滤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分级效率极低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无纺布层和熔喷纤维层,该复合静电棉滤材包括第一PP无纺布层、带电纤维棉层和第二PP无纺布层,所述带电纤维棉层的顶部覆盖有所述第一PP无纺布层,所述带电纤维层的底部覆盖有所述第二PP无纺布层;所述带电纤维棉层包括正电荷纤维和棉纤维;所述正电荷纤维与所述棉纤维相互交织在一起。
优选地,该带电纤维棉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均匀的轧点,该轧点为8000个每平方厘米。
优选地,该第一PP无纺布层和第二PP无纺布层的厚度均为1.8mm。
优选地,该带电纤维棉层的厚度为0.8mm。
优选地,该第一PP无纺布层的纤维和第二PP无纺布层的纤维直径均为2-5μ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的技术效果为:
本申请中的复合静电棉滤材通过第一PP无纺布层、带电纤维棉层、第二PP无纺布层,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不仅仅使得过滤过程中颗粒物与纤维之间产生碰撞被拦截的概率大大提升,同时,其中带电纤维棉层经过驻极处理后,得到带正电荷纤维,通过给带电纤维棉层驻入正电荷的方式,让带电纤维棉层带有正电荷,而空气中由于有很多的负离子,飘在空中的粉尘处在很强的负离子场而带了负电荷,滤材的正电荷和粉尘的负电荷由于电场的作用,通过库仑力相吸,本申请的带电纤维棉层由于纤维带有正电荷,在过滤阻力不变情况下,能进步一提高对空气颗粒的吸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中正电荷纤维和棉纤维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
10-第一PP无纺布层、20-带电纤维棉层、30-第二PP无纺布层、21-正电荷纤维、22-棉纤维、201-正电荷、202-负电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而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其适合于吸附过滤周围环境中的小颗粒浮尘,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复合静电棉滤材包括第一PP无纺布层10、带电纤维棉层20和第二PP无纺布层30,下面对复合静电棉滤材的各组成部件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利韬过滤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利韬过滤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6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