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波振动远红外养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3182.3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3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嘀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N2/08;A61H23/02;A61H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波 振动 红外 养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声波振动远红外养生箱,其可以在热量过程让肌肉震颤,保持肌肉紧张度,非常好的进行下肢等部位的热疗,效果比现有技术好。本实用新型包含箱体,箱体固定安装后在底板的顶面上,支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面上,用于驱动支撑板振动的振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面上,左弹簧和右弹簧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面和支撑板的底面之间,远红外加热组件Ⅰ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凹槽里,所述箱体的顶板开设有用于使用者进入的入口,入口一侧的顶板的长度大于另一侧的顶板的长度,较长的顶板一侧为热疗侧,较短的顶板的一侧为头枕侧;热疗侧上通过滑轨滑动安装后有用于打开和封闭入口的移动门;热疗侧朝向使用者的一面安装后有红外加热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波振动远红外热疗装置,具体用于远红外的热疗康复。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肢损伤、脑卒中、偏瘫、四肢瘫、脑瘫患者越来越多,这些疾病会造成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乃至残疾。多个医学证据表明,下肢功能训练是改善功能的重要方式;可用于术后需要维持下肢活动;但现有的下肢康复训练器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训练效果也不近理想。传统的声波振动远红外热疗装置为类似床体结构,使用者通过远红外加热组件的功效对肢体进行热疗,由于下肢的热疗较为常见,我们经过研究发现目前下肢热疗过程是保持肢体固定的方式进行的,但是该过程肌肉僵硬,热疗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声波振动远红外养生箱,其可以在热量过程让肌肉震颤,保持肌肉紧张度,非常好的进行下肢等部位的热疗,效果比现有技术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声波振动远红外养生箱,包含箱体,箱体固定安装后在底板的顶面上,支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底面上,用于驱动支撑板振动的振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面上,左弹簧和右弹簧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面和支撑板的底面之间,远红外加热组件Ⅰ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凹槽里,所述箱体的顶板开设有用于使用者进入的入口,入口一侧的顶板的长度大于另一侧的顶板的长度,较长的顶板一侧为热疗侧,较短的顶板的一侧为头枕侧;
所述热疗侧上通过滑轨滑动安装后有用于打开和封闭入口的移动门;所述移动门上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头枕侧设置有靠板和合页,所述靠板通过合页安装在头枕侧的内边缘,所述箱体内部位于头枕侧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触使用者背部的背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安装在背板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背板上设有散热窗,所述背板远离使用者一侧安装后有远红外加热组件Ⅱ;
所述热疗侧朝向使用者的一面安装后有红外加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振动机构为电磁驱动器,所述电磁驱动器的输出轴朝上且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电磁驱动器的底部固定在底板的顶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疗侧为多层结构,包含沿着红外加热片的上方依次设置的反光板层、绝缘保温层和耐高温板层;多层结构沿着所述红外加热片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倒U型的热疗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靠板的左侧面上设有弧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和箱体都是采用红松木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疗侧的红外加热片的中心还安装有工作盒,所述工作盒内固定设有振动电机;所述红外加热片的下表面均布有磁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嘀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嘀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3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干眼症的湿房眼罩及湿房镜
- 下一篇:一种连接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