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头保护套、插头结构及电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7939.8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潘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2;H01R13/66;H01R13/717 |
代理公司: | 深圳盛德大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3 | 代理人: | 贾振勇 |
地址: | 3153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护套 结构 电气设备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插头保护套、插头结构及电气设备,插头保护套包括:壳体,壳体设有L极插孔以及N极插孔;设于壳体的防浪涌模块;至少部分设置于L极插孔并与防浪涌模块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在L极插销穿过L极插孔时与L极插销接触;至少部分设置于N极插孔并与防浪涌模块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在N极插销穿过N极插孔时与N极插销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保护套与电气设备的插头配合使用,当防浪涌模块损坏需要更换或者需要更换防浪涌能力更高的防浪涌模块时,只需要将插头保护套从插头上取下并将新的插头保护套与插头组装即可实现防浪涌模块的更换,防浪涌模块更换和升级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头保护套、插头结构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带插头的电源插座、电器等电气设备均需要设置防浪涌模块,以在遇到浪涌电压时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防止电气设备损坏。
现有技术中,带插头的电源插座、电器等电气设备通常在其内部设置防浪涌模块以实现防浪涌功能,由于抗浪涌模块内置在电气设备内部,当防浪涌模块损坏时需要更换或者需要更换防浪涌能力更高的防浪涌模块,需要拆卸整个电气设备更换防浪涌模块,从而不便防浪涌模块的更换和升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保护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电气设备存在不便防浪涌模块更换和升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插头保护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供插头的L极插销穿过的L极插孔、以及供所述插头的N极插销穿过的N极插孔;
设于所述壳体的防浪涌模块;
固定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L极插孔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防浪涌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在所述L极插销穿过所述L极插孔时与所述L极插销接触;以及
固定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N极插孔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防浪涌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在所述N极插销穿过所述N极插孔时与所述N极插销接触。
优选的,所述插头保护套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头包括固定所述L极插销和所述N极插销的主体部,所述壳体设有收容所述主体部的收容腔,所述L极插孔和所述N极插孔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底部并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盖合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盖合形成所述L极插孔和所述N极插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设于所述L极插孔,另一端与所述防浪涌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设于所述N极插孔,另一端与所述防浪涌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L极插销弹性接触;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N极插销弹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盖合形成一供连接所述插头的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头结构,包括插头、以及上述的插头保护套,所述插头包括L极插销和N极插销,所述插头的所述L极插销穿过所述L极插孔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接触,所述插头的所述N极插销穿过所述N极插孔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上述的插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7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手术光源
- 下一篇:电子换挡器及其霍尔感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