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水余热回收式热泵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7310.3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2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华;姬铖;苏咸臣;许前;亓军政;徐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4H9/0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余热 回收 式热泵 热水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余热回收式热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主体,热水器主体一侧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一侧设置有废水进口,热水器主体下端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热水器主体内部设置有蒸发器和热交换器,蒸发器与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压缩机,热水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废水流通管,废水流通管两端贯穿热水器主体外侧面;设置废水流通管和导热管,避免了废热水直接接触蒸发器,防止蒸发器内部产生污垢影响导热效果,使得余热回收更稳定,通过向导热管内通入导热油,传热效率好,热稳定性高,设置过滤腔和顶盖,便于更换过滤棉,设置沉淀腔和排污口,便于去除沉淀的杂质,设置刮板和连杆,便于通过向外拉动旋钮端盖将废水流通管内壁的污垢去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余热回收式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泵是一种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节能装置,热量可以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去,但不能自发地沿相反方向进行,热泵的工作原理就是以逆循环方式迫使热量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的机械装置,它仅消耗少量的逆循环净功,就可以得到较大的供热量,可以有效地把难以应用的低品位热能利用起来达到节能目的,基于热泵的工作原理,现有利用热泵将废水余热进行热量回收的装置,即热泵热水器。
现有的一种热泵热水器,存在对废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时,废水中的较细小的杂质颗粒不易过滤,进入蒸发器后容易沉淀附着在蒸发器内部,长久下去热量的回收效率会大大降低,且污垢不易去除,影响到热水器的使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废水余热回收式热泵热水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余热回收式热泵热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热泵热水器,存在对废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时,废水中的较细小的杂质颗粒不易过滤,进入蒸发器后容易沉淀附着在蒸发器内部,长久下去热量的回收效率会大大降低,且污垢不易去除,影响到热水器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余热回收式热泵热水器,包括热水器主体,所述热水器主体一侧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一侧设置有废水进口,所述热水器主体下端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热水器主体内部设置有蒸发器和热交换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压缩机,所述热水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废水流通管,所述废水流通管两端贯穿所述热水器主体外侧面,且一端与所述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废水出口,且端部设置有旋钮端盖,所述废水流通管内侧壁嵌入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呈螺旋分布,所述蒸发器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管,所述热交换器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旋管,所述导热管与所述第一螺旋管通过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螺旋管通过管道密封连接,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热水出口端部伸入到所述热交换器内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内侧面与所述过滤器内侧壁形成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棉,所述过滤板外侧面与所述过滤器内侧壁形成沉淀腔。
优选的,所述过滤腔上方对应所述过滤器的上端面设置有顶盖,所述过滤器下端面设置有排污口。
优选的,所述废水流通管内部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为圆环形中空结构,且中部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钮端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内通入有导热油,所述蒸发器内部通入有纯净水。
优选的,所述旋钮端盖与所述废水流通管旋合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水流通管的一端开口为另一端开口的四分之三,废水流通管另一端开口和内部通道大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废水流通管和导热管,避免了废热水直接接触蒸发器,防止蒸发器内部产生污垢影响导热效果,使得余热回收更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7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