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0180.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0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董小鲁;张志刚;黎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谱(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0 | 分类号: | F16L21/00;F16L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31337 | 代理人: | 蔡佳杰;周启安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软硬 外径 辅助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涉及软硬管连接技术领域。其特点,辅助对接头,两端分别设置:小外径的硬管端和大外径的软管端,两管端外呈喇叭口;其中,软管端内端侧为一喇叭口。所述辅助对接头内部,在硬管端与软管端设置一间隙Δ。装配过程中,所述金属(硬)管继续向前,碰到软管的头部,由于软管后侧被辅助连接头限位,则只能在金属(硬)管的压力下扩(张)口,抱在金属(硬)管头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操作容易,简单的一个单向进给动作即可完成对接;特别适合结构紧凑、外部空间狭小条件下的软硬管连接技术领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硬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
背景技术
在真空条件下,由于压差的作用,软硬管连接后一般无需辅助加固,但遇到软管的内径稍小于硬管的外径,两者相连接时,一般是将软管和硬管的端头呈一定角度,先将一部分套入,再将剩余部分送入,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但在小型仪器中,由于狭小的空间,无法容纳一只手的操作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和不足,提出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
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其特点,辅助对接头,两端分别设置:小外径的硬管端和大外径的软管端,两管端外呈喇叭口;其中,软管端内端侧为一喇叭口。
所述辅助对接头内部,在硬管端与软管端设置一间隙Δ。
装配过程中,所述金属(硬)管继续向前,碰到软管的头部,由于软管后侧被辅助连接头限位,则只能在金属(硬)管的压力下扩(张)口,抱在金属(硬)管头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其解决的技术难点是软管与小外径的金属管对接时,较难对准,且软管易变形的问题。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易于操作等优点,能够保证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标记号说明
1:辅助对接头;
2:小外径硬管端;
3:大外径软管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连接软硬小外径管的辅助对接头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特点,辅助对接头1两端分别设置:小外径的硬管端2和大外径的软管端3,两管端外呈喇叭口;
其中,软管端3内端侧为一喇叭口。
实施例(如附图2所示),所述辅助对接头1内部,在硬管端2与软管端3设置一间隙Δ为3mm,其作用是容纳对接后的软管扩胀部分。
所述硬管端2外径为0.8-3.2mm;软管端3外径为2.6-6.5mm;所述喇叭口为60-90°。
在装配过程中,所述金属管经硬管端2继续向前,碰到软管的头部,由于软管后侧被辅助连接头1限位,则只能在金属管的压力下扩(张)口,抱在金属管头部。
为解决软管与小外径的金属管对接时,较难对准,且软管易变形的技术难点,便于金属管继续前进一点到位,故辅助对接头1的两端都具有喇叭口的形状,便于软硬管的插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谱(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清谱(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01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可变透光图案的亚克力造型灯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质量垂直度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