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连接带抗震结构的汽车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6820.0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0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召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浩正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50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唐静芳 |
地址: | 2153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连接 抗震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带抗震结构的汽车线束,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远离插头本体的一端且位于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勾,所述插头本体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插接头部,所述插接头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且位于插座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滑道。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勾与固定架、金属导震块与插座本体的凹槽相连接,使得简单的连接结构具有双重固定效果,提高了线束连接的可靠性,将震动能量通过产热与吸震材料消耗,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震动对线束连接的影响,保证了行车过程中电路部分可以正常稳定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连接带抗震结构的汽车线束。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其线束的故障率也相应增加。
传统汽车线束实用绝缘胶布或者卡套进行连接固定,在汽车行走比较颠簸的路上时,由于汽车震动的原因,可能使线束从汽车上脱落下来,引起汽车行车过程中的故障,危及人的生命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连接带抗震结构的汽车线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远离插头本体的一端且位于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勾,所述插头本体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有插接头部,所述插接头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且位于插座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滑道,所述插座本体的右侧壁设置有吸震棉,所述吸震棉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吸震棉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钢环,所述弹性钢环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座本体的左侧且位于内表面为插接槽部,所述插接头部与插接槽部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道的下部且位于插座本体上侧壁贯穿有减震孔,所述减震孔设置于插座本体的上、下侧壁,所述吸震棉设置于插座本体的前、后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座本体的前侧壁及后侧壁设置有第一防滑槽,所述插头本体的前侧壁及后侧壁设置有第二防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勾的下表面与连接架上表面之间为勾槽,所述连接勾通过勾槽与固定架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架的下表面且位于左侧镶嵌有金属导震块,所述金属导震块的尺寸与凹槽、减震孔一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便于连接带抗震结构的汽车线束通过连接勾与固定架、金属导震块与插座本体的凹槽相连接,使得简单的连接结构具有双重固定效果,提高了线束连接的可靠性,将震动能量通过产热与吸震材料消耗,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震动对线束连接的影响,保证了行车过程中电路部分可以正常稳定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连接带抗震结构的汽车线束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连接带抗震结构的汽车线束的插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浩正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浩正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6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耐高温预留备用线路信号线
- 下一篇:一种低压固定分隔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