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部引流清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4686.0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程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杨玉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史长敏 |
地址: | 046000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部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部引流清创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嵌入有内腔,内腔的内部紧密滑动连接有滑动杆,内腔的侧面贯穿连接有软管,软管的一端贯穿连接有引流架,引流架的一端贯穿连接有贯穿口,内腔的下端安装有固定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引流架,使得当需要将患者脑部积液进行引流时,将引流架对应患者脑部,手动将滑动杆呈水平方向拉伸,滑动杆通过负压原理将患者脑部积液通过引流架吸取至软管内部,并积液通过软管进入内腔内部,从而达到了能够方便将积液进行快速吸取的效果,通过设置有旋转盘,使得当积液进入内腔内部后,可手动将旋转把手进行旋转,旋转把手通过卡接支架带动旋转盘进行旋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部清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部引流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清创引流顾名思义就是清理创口,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对伤口进行仔细清洗,清除伤口上的细菌和异物,然后在切除已经坏死或失去生机的组织,最后再对伤口进行缝合,使伤口尽快愈合恢复;
现有的清创引流装置通常由人工进行清理,使得无法快速将患者脑部积液进行吸取,而积液在进行吸取后,现有清创引流装置无法方便将吸取后的积液进行快速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清创引流装置无法快速吸取积液,无法快速吸取积液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脑部引流清创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脑部引流清创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嵌入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紧密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内腔的侧面贯穿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连接有引流架,所述引流架的一端贯穿连接有贯穿口,所述内腔的下端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端旋转贴合有旋转盘,所述固定盘与旋转盘的内部均贯穿有孔洞,所述旋转盘的两侧安装有卡接支架,所述卡接支架的一侧安装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盘的下端贯穿连接有收集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卡接支架呈十字状设置于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卡接支架通过旋转把手与装置主体的内部呈360°旋转连接,且旋转把手设置于装置主体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旋转盘通过旋转把手与装置主体呈360°旋转连接,所述固定盘内部孔洞与旋转盘内部孔洞呈垂直方向交错设置,且旋转盘通过孔洞通过旋转把手与固定盘内部孔洞呈垂直方向贯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贯穿口设置有多个于引流架的一端,所述贯穿口通过滑动杆与内腔呈贯穿连接,且引流架内部呈中空状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收集腔设置于装置主体内部的下端,所述收集腔的一侧贯穿安装有管道,且装置主体为引流清创装置主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动杆呈横向“T”型设置,所述滑动杆与内腔内壁贴合位置为橡胶材质滑动杆,且滑动杆贯穿并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外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引流架,使得当需要将患者脑部积液进行引流时,将引流架对应患者脑部,手动将滑动杆呈水平方向拉伸,滑动杆通过负压原理将患者脑部积液通过引流架吸取至软管内部,并积液通过软管进入内腔内部,从而达到了能够方便将积液进行快速吸取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杨玉,未经程杨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4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弹簧切头、切角、压筋模具
- 下一篇:一种颅脑钻孔用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