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携带的伸缩式急诊抢救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4424.6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7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萍;司海龙;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顾翰林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携带 伸缩 急诊 抢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伸缩式急诊抢救包,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放置盒,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一对转轴,每对转轴之间设置有弹性带;放置盒的顶部外壁和底部外壁均设有滑轮,滑轮与滑槽的位置相适应,滑轮与弹性带抵触连接;壳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上套接的第一滑块、固定块和第一弹簧,固定块上设置的滑杆,滑杆上套接的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之间的转动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使药瓶受到损坏,且可以通过环境狭窄的地方,适用于抢救包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抢救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伸缩式急诊抢救包。
背景技术
抢救包又名为急救包,是装有急救药品及消过毒的纱布、绷带等的小包,是在人们出现意外情况下应急使用的救援物品。
传统的急救包大多为翻盖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急救包放在比较平稳的地方,然后再将急救包上的锁扣打开,将顶盖打开,从而可以取出所需物品,浪费了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打开急救包,很容易延误救援时间;并且传统的急救包在受到外部撞击的时候很容易将药瓶打碎。
为了解决传统的急救包打开速度慢的问题,有人提出了一种应急装置,应急装置包括限位桶、限位卡块、复位件、导向轮和牵引绳等结构,通过复杂的连接方式来实现快速打开的问题,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还容易产生误操作,由于其在急救包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打开应急装置的把手,常态下把手的尾部是位于急救包的外部的,在需要打开急救包时,需要将把手推入箱体内。在常态下,人们很容易将把手不小心推入,从而弹出应急装置。为了解决急救包容易受到外部撞击的问题,人们通常采用在急救包内部放置填充物的方式,其对撞击的缓冲作用不够,而且使用寿命不长,需要经常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使药瓶受到损坏,且可以通过环境狭窄的地方的便于携带的伸缩式急诊抢救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携带的伸缩式急诊抢救包,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放置盒;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一对转轴,且两对所述转轴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靠近开口端的一侧,两对所述转轴之间均设置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一端缠绕在一个所述转轴上,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以相反方向缠绕在另一个所述转轴上;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锁定件;所述放置盒的顶部外壁和底部外壁上均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槽的位置相适应,使所述滑轮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滑轮与所述弹性带抵触连接;所述放置盒与所述壳体开口端正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锁钩,所述锁钩与所述锁定件配合使用,使放置盒锁定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内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和下端均套接有第一滑块,所述连接杆上还套接有固定块和两个第一弹簧,所述固定块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块和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固定块上与所述连接杆垂直的方向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滑杆,所述两个滑杆上分别套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均通过转动杆可动连接。
优选地,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相邻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端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相齐平,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壳体外侧壁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锁定件包括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贯穿所述壳体的侧壁,且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相贴合并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移动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弧卡块。
优选地,所述锁定件包括:按动板,所述按动板的中部与固定座的顶部相铰接,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按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相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未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4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