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酮胶生产用基料捏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0210.1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0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享;赵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宝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16 | 分类号: | B29B7/16;B29B7/22;B29B7/24;B29B7/94;B29B7/80;B29B7/84;B01D46/12;B08B9/0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酮 生产 用基料 捏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酮胶生产用基料捏合装置,涉及硅酮胶生产技术领域,该硅酮胶生产用基料捏合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其通过管道相连通的第一加料斗和第二加料斗,且机体的底部一侧连接有带有闸门的排料管,所述第一加料斗和第二加料斗底部的管道中间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机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且机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隔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过滤室、导流板以及活性炭过滤网的设置,同时利用四个导流板形成的S型通道,实现对废气进行过滤,达到废气净化的目的,从而避免废气直接排出而造成空气污染,有效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质量,有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酮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酮胶生产用基料捏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跟上发展的步伐,对于胶的用量也随之增加,其中占的比重最大的要数硅酮胶,硅酮胶可分为中性、酸性、单组份和双组份等等,而硅酮胶生产工艺中第一步需要根据配方配制原料添加到基料捏合装置中,其中粉料分多次添加,粉料与液料在捏合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混合,物料摩擦升温完全混合成胶体状基料,而后对基料再进行后续加工,以制成硅酮胶。
在专利号为201721900065.7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一种硅酮胶生产用基料捏合装置,通过往复正反转动的从动轴带动搅拌轴往复转动对混合室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其混合充分,同时正反转的丝杆带动活动板往复上下移动将装置本体内的空气不断排出,杜绝空气,且往复上下移动的活动板通过支杆和活塞板实现间歇下料,实现连续化密封生产,但是该捏合装置未设置废气过滤结构,不能对废气进行过滤,废气直接排出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导致工人工作环境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另外该捏合装置清刮结构,在基料混合过程中容易粘附在混合室的内壁,难以清理,导致混合室内壁结垢而影响基料的混合搅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酮胶生产用基料捏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对废气进行过滤,废气直接排出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导致工人工作环境质量的降低,另外在基料混合过程中容易粘附在混合室的内壁,造成混合室内壁结垢,影响基料混合搅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酮胶生产用基料捏合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与其通过管道相连通的第一加料斗和第二加料斗,且机体的底部一侧连接有带有闸门的排料管,所述第一加料斗和第二加料斗底部的管道中间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机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且机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机体的内部分割,形成混合室和气体过滤室,同时所述隔板的顶部嵌设有将混合室和气体过滤室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混合室的内部且位于排料管的端口处安装有朝向排料管端口倾斜的斜板,所述混合室的内部底部固定有电机,所述斜板的顶端设置有与电机转动连接的搅拌轴,且搅拌轴上通过轴套套接有沿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搅拌杆,所述气体过滤室的内部下方固定有底板,同时所述底板将气体过滤室内部分割,使气体过滤室的内部底部形成安装室,且安装室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管道与底板顶部的气体过滤室相连通,且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延伸至机体外部的排气管,所述气体过滤室内部两侧且位于底板的上方均对称安装有两个导流板,四个所述导流板首尾交错分布,且相邻两个导流板的端部之间均等距离卡接有三个活性炭过滤网,四个所述导流板将气体过滤室的内部分割成一条S型通道。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远离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有刮板,且刮板相对于搅拌杆的一侧粘接有由纤维条制成的刷板,同时所述刷板相对于刮板的一端与混合室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机体前表面的下方还开设有与电机和风机相对应的散热孔,用于电机和风机的散热。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料斗和第二加料斗的顶端还设置有密封盖,且两个密封盖通过螺纹分别与第一加料斗和第二加料斗旋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顶部还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副杆,且副杆远离搅拌杆的一端弯弧,形成弧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宝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宝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02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