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膜复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9340.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4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旋;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韩燕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膜复合机构,包括有并排设置的负极片基带放卷机构、上膜放卷机构和下模放卷机构,顺次设置于负极片基带放卷机构、上膜放卷机构和下模放卷机构后端的预压辊和复合辊,设置于复合辊后端的下模剥离对辊,并排设置于下模剥离对辊后端的上模剥离对辊和下模收卷机构、并排设置于上模剥离对辊后端的上模收卷机构和负极片基带收卷机构。本实用新型将锂膜上的锂箔完整地转移到负极片上,同时复合剥离过程中不断带、不发生滑动,实现了锂膜复合的连续高速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膜复合机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设计制造过程中,随着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电芯能量密度是必然的选择。提升锂离子电芯首次效率,不需增加活性物质,亦不需改变活物质成分,就能够显著提升电芯容量,是提高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同时预锂工艺能够抑制负极膨胀,大幅提升电芯循环寿命。
预锂工艺目前的主要方向有压延、蒸镀和电化学方法,其中压延预锂对锂箔要求厚度低于5μm,一般采用先将锂箔压延在PET承载膜上,形成厚度小于5μm的锂膜,再通过复合的方式转移到负极片。
在复合工艺中,因复合辊压力通常较大,负极片宽幅较大,经常导致负极片断带,锂膜剥离效果差、上下膜不一致、锂膜与负极片相对滑动等情况,不利于锂膜复合的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膜复合机构,将锂膜上的锂箔完整地转移到负极片上,同时复合剥离过程中不断带、不发生滑动,实现了锂膜复合的连续高速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膜复合机构,包括有并排设置的负极片基带放卷机构、上膜放卷机构和下模放卷机构,顺次设置于负极片基带放卷机构、上膜放卷机构和下模放卷机构后端的预压辊和复合辊,设置于复合辊后端的下模剥离对辊,并排设置于下模剥离对辊后端的上模剥离对辊和下模收卷机构、并排设置于上模剥离对辊后端的上模收卷机构和负极片基带收卷机构。
所述的预压辊和复合辊之间的辊距不小于500mm,复合辊与下模剥离对辊的辊距不小于300mm。
所述的下模剥离对辊和上模剥离对辊均选用小半径剥离对辊,小半径剥离对辊的辊径不大于10mm。
所述的下模剥离对辊和上模剥离对辊之间的切向连线、下模剥离对辊和下模收卷机构输入端之间的切向连线,上述两个切向连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20-30度。
所述的上模剥离对辊和上模收卷机构输入端之间的切向连线、上模剥离对辊和下模收卷机构输入端之间的切向连线,上述两个切向连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20-30度。
所述的负极片基带放卷机构和预压辊之间、上膜放卷机构和预压辊之间、下模放卷机构和预压辊之间、下模剥离对辊和下模收卷机构之间、上模剥离对辊和上模收卷机构之间、上模剥离对辊和负极片基带收卷机构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张力辊。
所述的负极片基带放卷机构和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入端之间、负极片基带放卷机构后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出端和预压辊之间、上膜放卷机构和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入端之间、上膜放卷机构后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出端和预压辊之间、下模放卷机构和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入端之间、下模放卷机构后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出端和预压辊之间、下模收卷机构和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出端之间、上收卷机构和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出端之间、极片基带收卷机构和对应一组张力辊的输出端之间均设置有收放卷纠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9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