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泥回流气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807955.2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5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施海仁;吴华明;张羽;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污泥 回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泥回流气提装置,包括沉淀池、排泥管、进气管,沉淀池腔体底部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下部设有连接管,连接管通过螺栓连接进气管底端,进气管顶端位于沉淀池上侧,进气管上部中间位置设有电磁阀,排泥管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有抑流圈,排泥管上端连接弯头,弯头另一端连接出泥管。排泥时,电磁阀使小密度空气从进气管进入排泥管,造成排泥管内外气压不同,使污泥从排泥管底部吸入排泥管后从出泥管排出,无动力供应节约能源;排泥停止时,设置在连接管端部的滤网只允许气体的进出,能防止污泥进入进气管,保证了进气管的通畅;停止后污泥在排泥管内向下挤压抑流板,使抑流板向中心闭合,抑制了污泥的向下回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排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泥回流气提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中所含污泥量较多,有绝大部分为有机物,如不及时排泥,就会产生厌氧发酵,致使污泥上浮,不仅破坏了沉淀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质恶化。初次沉淀的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过2日,二次沉淀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过2小时,当排泥不彻底时应停池(放空)采用人工冲洗的方法清泥。机械排泥的沉淀池要加强排泥设备的维护管理,一旦机械排泥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修理,以避免池底积泥过度,影响出水水质,所以及时排泥是沉淀池运行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现有技术(CN 206352104 U)公开了一种污泥气提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沉淀池中设有插入沉淀池底部的吸泥管道,吸泥管道的吸泥管道入口和吸泥管道出口之间连通有供气管道,吸泥管道出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供气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连接有控制其循环启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时间控制器,所述吸泥管道出口与回流管道之间连接有80°弯头,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下优点自动化程度高、污泥回流效果好、易于设置。但是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供气管道和吸泥管道之间直接连通,污泥容易进入供气管道造成供气管道的堵塞;2、停止冲入气体后,污泥在吸泥管中回落,下次排泥时仍需要将污泥再次吸上来,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泥回流气提装置,当需要排泥时,通过设置电磁阀,将小密度空气从进气管进入排泥管,通过设置排泥管底部位于污泥内则排泥管中的小密度空气与污泥混合,由于混合物的密度比原来的污水密度小,造成排泥管内外气压不同,使沉淀池底部的污泥从排泥管底部吸入排泥管,经过抑流圈和弯头从出泥管排出,通过设置在排泥管上端弯头,可以阻挡污泥的回流,这种排泥方式无需动力供应,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通过设置电磁阀控制停止小密度空气的输入,通过设置在连接管端部的滤网使其只允许气体的进出,可以防止污泥进入进气管,保证了进气管的通畅,同时由于电磁阀控制停止了小密度空气的输入,使排泥管内与排泥管外不再存在大气压力差,污泥没有了提升的动力,则污泥由于重力的作用在排泥管内会向下回落,通过设置在抑流圈内圈的若干抑流板可沿连接轴旋转,当污泥下落时造成对抑流板的挤压,使抑流板向中心闭合,抑制了污泥的向下回落,为下次排泥做了准备,减少了需要再次提升的污泥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泥回流气提装置,包括沉淀池、排泥管、进气管,沉淀池是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锥形的腔体,沉淀池腔体内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下部设有连接管,连接管通过螺栓连接进气管底端,进气管顶端位于沉淀池上侧,进气管上部中间位置设有电磁阀,排泥管中部高于连接管的位置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抑流圈,排泥管上端连接弯头,弯头另一端连接出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端部设有固定圆盘,固定圆盘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凸台,凸台中心设有滤槽,滤槽内设有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底端设有连接盘,连接盘中心设有连接槽,连接盘远离进气管的表面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7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粒径岩土基础加筋土工格栅
- 下一篇:手套箱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