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热式平行面消解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7833.3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7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吉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热 平行 消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热式平行面消解杯,在杯体1下部从侧面增加一根加热盲管3,内置小型陶瓷加热棒5,陶瓷加热棒5和盲管3之间充填导热硅脂;所述的杯体1至少包含两个互相平行的透光面;所述的陶瓷加热棒5的外面还可以套一层金属遮光帽6。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消解杯后,消解液的加热更加直接均匀,而且整台仪器便于携带,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解杯,尤其是检测化学耗氧量(COD)分析仪中所使用的消解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耗氧量(COD)在线分析仪中所使用的消解杯,都是采用外绕电炉丝的圆管式结构,如图1所示,杯体1呈圆管状(截面可参见图3),其下部一般有一截内接盲管2,可插入热电偶或温敏电阻等测温元件以监测控制消解杯的温度;在杯体1外侧,则缠绕多圈电炉丝4用以加热消解杯,电炉丝4一般在下部缠绕较密,上部也有缠绕,中部因为要留出检测光路,会缠绕的较为稀疏。
外缠电炉丝的加热方式可能会存在以下弊端:
1.因为电炉丝4在杯体1上缠绕疏密不匀,使杯体1在加热过程中各部位的温度不均匀,特别是上部电炉丝直接加热了杯体上部的空气,对消解杯的出口电磁阀产生较大压力而容易导致损坏;
2.从杯体外部加热,消解杯中的液体各部分受热也不均匀;
3.电炉丝加热一般要使用220伏(或380伏)电源,不易做成使用电池的便携式设备。
同时,圆管式的杯体在光学检测中容易产生光路偏差,如图3所示,只有在检测光路恰好通过轴心线时,光路才会保持直线通过,稍有偏差,都会产生各种折射而导致误差。
此外,在检索背景技术时,我们还注意到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148760U所公布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上述外绕电炉丝产生加热不均匀以及圆管玻璃的复杂折射导致的误差问题。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杯体1下部从侧面增加一根加热盲管3,内置小型陶瓷加热棒5,陶瓷加热棒5和盲管3之间充填导热硅脂;所述的杯体1至少包含两个互相平行的透光面;所述的陶瓷加热棒5的外面还可以套一层金属遮光帽6。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COD消解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内热式平行面消解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盲管3和其内部的陶瓷加热棒5以及金属遮光帽6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现有圆管消解杯和其内部的消解液对光路的复杂折射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平行面消解杯的光路截面示意图;
图6是不同形状的平行面消解杯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侧视示意图;
其中:
1.消解杯体;2.测温盲管 ;3.加热盲管;4.加热电炉丝;5. 陶瓷加热棒;6.遮光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在杯体1下部从侧面增加一根加热盲管3,内置小型陶瓷加热棒5,陶瓷加热棒5和盲管3之间充填导热硅脂。在这里我们选用的是宿迁星河电子的XH-RB3825小型金属陶瓷加热棒(MCH),参数是:直径3.8mm,长度25mm,电压直流2-46V,最大功率200W,最高温度1000摄氏度,因此可以使用蓄电池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吉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吉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7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改善阀门高压漏料的简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甘蔗中耕培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