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9052.4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7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叶荣菊;王凯;孙乐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王涛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康复 安全 型助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包括底框和支柱,所述底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和固定框,所述连接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把手。该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通过套柱、连接柱、弹簧和把手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按压把手,使得连接柱向下移动从而推动活动架向下移动,通过底框、固定框、活动架和刹车板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活动架向下移动,致使刹车板与地面接触,通过刹车板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起到刹车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科用助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
背景技术
康复科医学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主要研究病后,伤残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等问题,开设有病房及门诊,是集康复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以中医传统特色康复结合现代康复学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为诊疗特色的专科。
在康复科中通常有很多腿部受伤后在康复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助行器的患者,现有的助行器往往需要人为使用胳膊将其抬起,使其带有万向轮的一侧着地,才能够进行辅助行走作业,且对患者的胳膊会造成很大的负担,且这种助行器安全防护性不佳,一些不需要进行抬起而直接设置万向轮的助行器则却很少有刹车装置,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隐患,且这类助行器在患者身体不稳发生前倾或即将摔倒时,很难再次进行安全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包括底框和支柱,所述底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和固定框,所述连接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把手,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架,活动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刹车板,所述底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前梁,所述连接杆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横杆,所述连接杆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柱。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卡紧螺栓。
可选的,所述支柱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支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可选的,所述活动架的表面与固定框的内壁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架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连接架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底框的表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通过套柱、连接柱、弹簧和把手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按压把手,使得连接柱向下移动从而推动活动架向下移动,通过底框、固定框、活动架和刹车板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活动架向下移动,致使刹车板与地面接触,通过刹车板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起到刹车的作用,在患者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如发生进行不可控的情况,患者能够下压把手,使得该装置停止,达到对患者安全防护的目的。
2、该康复科安全型助行器,通过连接杆、滑槽和横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横杆的位置能够进行调节,且横杆能够在患者身体前倾时起到阻挡防护的作用,通过支杆和防护柱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患者将胳膊放置在支杆、防护柱和连接杆之间形成的空隙中,防止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摔倒,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9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