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内倒扣的斜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2622.7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0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余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扣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内倒扣的斜顶机构,包括垫块、顶杆、内镶件和套筒,所述的垫块套接在顶杆的底端,顶杆的顶端与内镶件活动连接,所述的内镶件的一端设置有燕尾槽,顶杆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相适配的连接端,所述的内镶件的横向截面为燕尾状、纵向截面为梯形状且梯形的一边平行与水平线、一边与水平线成一定的倾角,所述的套筒的内腔的横截面为燕尾结构,内镶件设置在套筒的内腔中且内镶件的上端表面大小、形状与套筒的内腔的横截面大小、形状相适配。斜顶和垫块在同步侧向平移的过程中,内镶件不会在套筒的空腔内摇晃,不会造成脱扣力度衰减,动作可靠性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内倒扣的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通常包括定模和动模,以及用于顶出成型后的制件的顶出机构。其中,顶出机构通常包括顶针和针板,顶针一端穿过动模支撑位于定模和动模之间的制件,另一端固定在针板上,脱模时,注塑机上的顶棍推动针板,以带动顶针向上顶起制件。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制件,成型后通常需要利用斜顶来将其顶出,斜顶主要运用于成型塑胶制品中的倒扣结构及其顶出。但是传统的斜顶存在以下缺陷:在模具大量量产的情况下,发生斜顶断裂、卡死、运动不平稳、顶出不顺畅等不良的几率很高,从而缩短了斜顶的寿命及影响了模具的正常生产任务。
申请号为201410099870.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斜顶机构,包括斜顶和弹性斜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包括:杆状的斜顶本体、与该斜顶本体连接的斜顶头部,所述斜顶燕尾挂台轴向方向插入弹性斜顶座的燕尾槽中,斜顶与弹性斜顶座燕尾槽位置相互匹配,斜顶作用于弹性斜顶座燕尾槽处的作用力消失后,在记忆弹性力作用下弹性斜顶座头部的燕尾槽迅速复位,卡住斜顶,斜顶机构外为斜顶套筒,斜顶套筒的底部为斜顶座固定构件,斜顶座固定构件的中部具有收紧螺丝伸入到斜顶套筒中。但是,该申请的斜顶整体形状为矩形状结构,且与之配合的斜顶圆筒的空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斜顶和弹性斜顶座在同步侧向平移的过程中,斜顶会在斜顶圆筒的空腔内摇晃,会造成脱扣力度衰减,动作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脱内倒扣的斜顶机构,以解决技术背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内倒扣的斜顶机构,包括垫块、顶杆、内镶件和套筒,所述的垫块套接在顶杆的底端,顶杆的顶端与内镶件活动连接,所述的内镶件的一端设置有燕尾槽,顶杆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相适配的连接端,所述的内镶件的横向截面为燕尾状、纵向截面为梯形状且梯形的一边平行与水平线、一边与水平线成一定的倾角,所述的套筒的内腔的横截面为燕尾结构,内镶件设置在套筒的内腔中且内镶件的上端表面大小、形状与套筒的内腔的横截面大小、形状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的顶杆上还设置有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套的上端设置在套筒的空腔内。优选地,所述的内镶件的长度小于套筒的内腔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的垫块的外侧表面为齿轮状。优选地,所述的垫块的内部还设置有垫圈。
优选地,所述的顶杆的上半部分的一位置上的四周表面向内凹陷,且凹陷处设置有垫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内镶件的横向截面为燕尾状、纵向截面为梯形状且梯形的一边平行于水平线、一边与水平线成一定的倾角,且套筒的内腔的横截面为燕尾结构,内镶件设置在套筒的内腔中且内镶件的上端表面大小、形状与套筒的内腔的横截面大小、形状相适配,斜顶和垫块在同步侧向平移的过程中,内镶件不会在套筒的空腔内摇晃,不会造成脱扣力度衰减,动作可靠性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内倒扣的斜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内倒扣的斜顶机构的正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2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角装配后下线搬运机械手
- 下一篇:灭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