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取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84030.0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16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邱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欣泓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郭河志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注塑 模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取模装置,其结构包括从动臂、压杆、竖杆、第一传送带、后滚筒、传动轴、第二传送带、转齿、立柱、斜板、前滚筒、塑料板、支撑柱、端座、限位凸块、锥齿、转轮、传动轮,从动臂首端与压杆通过轴杆相连接,从动臂末端通过轴杆座与端座固定连接,竖杆一侧设有锯齿并与锥齿相啮合,压杆末端与竖杆通过轴杆相连接,竖杆竖直安装于端座上,第一传送带设于传动轴与传动轮之间,通过本装置工人仅需手动往复按压压杆,便可完成自动的取模以及塑料板的移动,操作简单,且经济成本小于一些自动化的取模装置,适用于一些中小型厂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取模装置,属于模具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模具在后期加工中需将切割好的模板(塑料板)进行取模,但现有技术在人工柜上还需用手掰动拆出,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取模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取模装置,其结构包括从动臂、压杆、竖杆、第一传送带、后滚筒、传动轴、第二传送带、转齿、立柱、斜板、前滚筒、塑料板、支撑柱、端座、限位凸块、锥齿、转轮、传动轮,所述从动臂首端与压杆通过轴杆相连接,所述从动臂末端通过轴杆座与端座固定连接,所述竖杆一侧设有锯齿并与锥齿相啮合,所述压杆末端与竖杆通过轴杆相连接,所述竖杆竖直安装于端座上,所述第一传送带设于传动轴与传动轮之间,所述传动轮与转轮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凸块与转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凸块位于锥齿一侧,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于端座与斜板之间,所述立柱设于两根,位于塑料板下方,所述第二传送带设于转齿与传动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锥齿通过轴杆与转轮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位于后侧的所述支撑柱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左侧具有斜面,所述竖杆位于塑料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与斜板固定连接,所述转齿与后滚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底部设有轴承,所述后滚筒与塑料板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采用铁材质,坚固不易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空气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手压压杆,使得竖杆做上下的往复运动,通过压杆对塑料板挤压,将被切割后的塑料板上的模块拆出,模块将沿斜板流下,且在竖杆上移时,竖杆一侧的锯齿将啮合锥齿驱动转轮及传动轮转动(由于限位凸块位于锥齿的前侧,使得锥齿无法左偏移移,但可以右偏移,使得在竖杆下移时转轮不会转动,上移时才转动),利用第一传送带制动传动轴,传动轴利用第二传送带传动转齿,使得后滚筒转动,将塑料板左移,自动移动塑料板让竖杆挤压加工,通过本装置工人仅需手动往复按压压杆,便可完成自动的取模以及塑料板的移动,操作简单,且经济成本小于一些自动化的取模装置,适用于一些中小型厂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取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第一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第二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从动臂-1、压杆-2、竖杆-3、第一传送带-4、后滚筒-5、传动轴-6、第二传送带-7、转齿-8、立柱-9、斜板-10、前滚筒-11、塑料板-12、支撑柱-13、端座-14、限位凸块-15、锥齿-16、转轮-17、传动轮-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欣泓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欣泓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84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座椅
- 下一篇:一种隐藏操控灶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