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77111.8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2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龙本超;齐庆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龙氏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66 | 分类号: | B65D90/66;B65D90/64;B65D88/1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寻***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运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运输装置,运输框底部固定设置底板A且底板A上开设有出料口,运输框内壁上均设置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设置有活动板;底板A和活动板之间的运输框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底板A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活动板连接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侧壁设置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设置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上且第一推杆穿过运输框侧壁延伸至外部;运输框一侧壁底部设置有充气泵,充气泵内部设置有管道,管道连接第一气管;第一气管末端连接三通阀,三通阀与第二气管、第三气管连通;第一推杆连接伸缩杆,左右两侧的伸缩杆分别连接第二气管、第三气管。解决污泥输出不易控制输出的速度和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泥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进行堆肥处理和综合利用。采用延时曝气的氧化沟法,SBR法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泥需达到稳定化。采用物化一级强化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处置。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不能农田利用的污泥,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运输装置,解决污泥输出不易控制输出的速度和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污泥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框;所述运输框底部固定设置底板A且底板A上开设有出料口,运输框左右两内壁上均设置有活动连接件,活动连接件上连接设置有活动板;
底板A和活动板之间的运输框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底板A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设置为顶部开口槽道,固定槽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槽;
活动板下表面连接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侧壁设置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设置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上且第一推杆穿过运输框侧壁延伸至外部;
运输框一侧壁底部设置有充气泵,充气泵内部设置有管道,管道连接第一气管;
第一气管末端连接三通阀,三通阀与第二气管、第三气管连通;
延伸至外部的第一推杆连接伸缩杆,伸缩杆设置为空腔结构,运输框左右两侧第一推杆连接的伸缩杆,左右两侧的伸缩杆分别连接第二气管、第三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包括侧板A、侧板B和底板B,且侧板A、侧板B和底板B 形成前、后和顶部开口的槽道;
底板B侧壁上设置有移动槽,侧板B上设置有移动块,移动块与移动槽相匹配,侧板A上设置有第三卡槽,侧板B上设置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设置第三卡槽、第一卡槽上且延伸至运输框外部,第二推杆末端设置在第一推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设置在运输框的左右两内壁上,两内壁上的活动板一端均设置为L型且两活动板反向相贴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的侧壁开有出气口,出气口处连接设置细管,细管上设置有流量阀。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槽道宽度和高度大于固定块的宽度和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的左右均设置为两侧开口且内部均匀设置限定槽板,限定槽板设置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的前后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龙氏肥业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龙氏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7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