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感应光线亮度自动控制亮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75991.5 | 申请日: | 201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9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1 | 分类号: | H05B47/11;H05B47/105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企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7 | 代理人: | 杨立铭 |
地址: | 528414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感应 光线 亮度 自动控制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感应光线亮度自动控制亮灯电路,包括滤波电路、汽车电源检测电路,光线光暗检测电路、控制芯片、频繁操作监测电路和开关电路。滤波电路分别和汽车电源检测电路,光线光暗检测电路、控制芯片以及频繁操作监测电路连接;控制芯片分别和汽车电源检测电路,光线光暗检测电路、频繁操作监测电路以及开关电路连接;频繁操作监测电路和开关电路与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光线亮度自动控制亮灯电路的电路简单,灵敏度高,能够实时根据汽车内部的亮灭情况调整工作模式,控制效果好,功能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智能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感应光线亮度自动控制亮灯电路。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汽车现已成为出门代步的必备工具,而汽车的智能控制也越来越普及,从以前汽车上诸多的按键,现在改成了显示屏触摸控制,而更多的功能改成了无需控制的智能操作。比如以前需要手动控制亮灭的车内灯,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传感器感应的方式来控制其亮灭。但是如何使得这智能控制的控制效果好,功能全面是目前大家都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效果好、功能全面的智能感应光线亮度自动控制亮灯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感应光线亮度自动控制亮灯电路,包括滤波电路、汽车电源检测电路,光线光暗检测电路、控制芯片、频繁操作监测电路和开关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分别和所述汽车电源检测电路,所述光线光暗检测电路、所述控制芯片以及所述频繁操作监测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分别和所述汽车电源检测电路,所述光线光暗检测电路、所述频繁操作监测电路以及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频繁操作监测电路和所述开关电路与灯连接;通过光线光暗监测电路获得外部光信息告知给控制芯片,由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从而控制灯的亮灭。
优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N8P2501D。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限流电阻R1、极性保护二极管 D1以及滤波电容E1、E2、C1、C2和C4,所述电源DV12V+先和所述D1连接,然后和所述R1连接,然后经过所述电容E2和C2滤波后和所述U1的 VIN管脚连接,所述U1的VOUT管脚经过所述电容E1、C1和C4滤波后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源输入端1连接,所述U1的VOUT管脚经过电容C1滤波后与所述光线光暗检测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稳压芯片的型号为78L05。
优选地,所述汽车电源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9、R10和R11、电容C5以及二极管D3,汽车电源ACC经过所述电阻R9和R10、所述电容C5以及所述二极管D3后与所述控制芯片输入端6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经过所述电阻R11 与所述控制芯片输入端6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线光暗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2和R3、三极管Q1以及光敏二极管D5,所述滤波电路分别与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光敏二极管D5与所述三极管Q1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与所述三极管Q1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与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与所述控制芯片输入端5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4和R5、电容D4、三极管Q2以及继电器K1,所述开关电路与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控制输出管脚2和5输出的高低电平,来控制所述继电器K1是否吸合,从而控制灯的亮灭。
优选地,所述频繁操作监测电路包括电阻R6、R7和R8、电容C3以及二极管D2,所述滤波电路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控制芯片7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7管脚依次经过所述二极管D2以及所述电阻R6后与灯连接,通过所述频繁操作监测电路监测是否存在连续打开或者关闭灯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感应光线亮度自动控制亮灯电路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75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连续墙防渗漏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