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冷却循环智能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67051.1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8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鹏;史山河;徐丙平;刘洋;来海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4100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零部件 冷却 循环 智能 控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冷却循环智能控制结构,包括接头座体,在接头座体上有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进水接口上连接内置单向阀进水快插接头,出水接口上连接出水快插接头,出水快插接头通过管路与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水口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第一出口连接在散热器进水管路上即风扇前端,第二出口接在散热器出水管路上即风扇后端,二位三通电磁阀通过线束与发动机ECM相连;在接头座体的壁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发动机ECM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冷却发动机零部件后的冷却液冷却循环路径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现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智能调控,提升发动机工作效率及相关零部件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冷却循环智能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技术升级,零件的可靠性及适配性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发动机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要尽可能的节省石油资源;另外发动机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大功率、大扭矩的发动机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出现,涡轮增压技术也被普遍的使用在发动机上,这就对发动机的启动和冷却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首先要求发动机在启动时需要尽可能的减少热量的散失,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状况下;其次要求发动机在高功率、高转速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好的冷却,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及相关零部件的可靠性。目前部分发动机零件在经过发动机系统冷却液冷却后,用于冷却发动机相关零部件后的冷却液直接流入发动机水泵进水口,此部分冷却液未经过散热器冷却而被直接加压再次送入到发动机内部冷却通道中。当发动机处于高功率工作时,此部分未经过散热器冷却的冷却液会提升整个发动机系统的冷却液温度,从而不利于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能力的提升,即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及相关零部件的可靠性。因此一种可防止回流的发动机零部件冷却循环智能控制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增加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冷却循环智能控制结构,能够实现对冷却发动机零部件后的冷却液温度进行精确测控,从而能够智能地切换冷却发动机零部件后的冷却液循环路径,即能够控制冷却发动机零部件后的冷却液是否经过散热器散热,实现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温度的智能调控,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及相关零部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冷却循环智能控制结构包括接头座体,在接头座体上有相通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进水接口上连接内置单向阀进水快插接头,出水接口上连接出水快插接头,出水快插接头通过管路与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进水口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第一出口连接在散热器进水管路上即风扇前端,第二出口接在散热器出水管路上即风扇后端,二位三通电磁阀通过线束与发动机ECM相连;在接头座体的壁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与发动机ECM相连。
所述的接头座体为三通结构的接头座体,有两个进水接口,第一内置单向阀进水快插接头和第二内置单向阀进水快插接头分别通过螺纹安装在三通的接头座体的两个进水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对冷却发动机零部件后的冷却液冷却循环路径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现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进行智能调控,从而能有效保证发动机在启动初期快速的进行暖机,在发动机高转速、高功率工作时能够有效的降温,从而把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提升发动机工作效率及相关零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路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67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