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久性半柔性路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54707.6 | 申请日: | 2019-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1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龚明辉;熊子佳;邓成;彭刚;洪锦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久性 柔性 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久性半柔性路面结构,包含罩面功能层、粘结层、半柔性抗车辙层和下承层,在半柔性抗车辙层上设置罩面功能层,使得复合路面的功能性和结构性都具有耐久性。这一结构综合了沥青材料和水泥‑沥青复合材料(水泥基材料)的各自优势,既能提高整体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抗开裂性能,又能增强路面结构的排水能力,防止水向下渗透引发路基病害。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于通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市政道路和公路的养护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市政道路、港区道路的新型路面结构,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量持续增长,同时车辆重载、超载现象也越发严重,这一情况造成现有沥青道路过早出现车辙病害,给道路管理养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针对路面车辙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置:一是采用改性沥青路面;二是采用半柔性路面。第一种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提升路面抗车辙性能,但是无法根治车辙病害;第二种方法采用灌入式水泥-沥青复合材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路面车辙问题,但是其路表功能性相比于传统沥青路面有所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第二种路面抗车辙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久性半柔性路面结构,使得整个路面结构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耐久性半柔性路面结构具有良好抗滑性能、减轻路面积水功能,兼具低噪音和抗反射裂缝功能,同时又能解决重载交通条件下路面高温车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耐久性半柔性路面结构,其结构为依次排布的罩面功能层、粘结层、半柔性抗车辙层和下承层,粘结层粘结罩面功能层和半柔性抗车辙层;在所述半柔性抗车辙层上设置罩面功能层,实现路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双提升。
所述罩面功能层为沥青混凝土磨耗层,厚度为1-3cm,
所述沥青混凝土磨耗层的组成包括沥青和集料,沥青混凝土磨耗层本身具有抗滑功能,当厚度为大于1cm小于3cm时,且集料为间断级配时其具备渗水功能。所述间断级配集料的是指集料满足间断集配集料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C、D或者《道路超薄罩面施工技术规范》
DB11T-1590-2018要求之一。
所述粘结层为改性乳化沥青或热沥青,均为商购产品,用量为0.4—0.6
kg/m2。
所述半柔性抗车辙层为灌入式水泥-沥青复合材料层,厚度为5-10cm。
所述灌入式水泥沥青复合材料,是以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为基体骨架,所述基体骨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所述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大于20%;水泥填充所述三维网状结构。
所述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包括集料和沥青,集料为商购,沥青为商购。
所述灌入式水泥-沥青复合材料中,油石比3-4.5%;复合材料动稳定度大于20000次/mm。
所述下承层为新建路面或铣刨后旧路面,可为沥青混凝土层、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层或共振破碎混凝土层。
所述沥青混凝土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即用半柔性抗车辙层替代传统沥青混凝土层,加上表面罩面功能层,构成了刚柔结合的路面面层组合优化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够增强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同时又能缓解裂缝的扩展,提高路面的排水能力。在重载、大交通量条件下,能够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路面整体养护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47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