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率仪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50230.4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峻;赵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东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9 | 分类号: | H02M7/219;H02M3/335;H02M3/1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向庆宁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仪器 电源 | ||
1.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输出端、AC-DC模块、DC-DC模块、控制模块和人机界面模块,所述输入端、AC-DC模块、DC-DC模块依次连接,所述DC-DC模块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到控制模块,DC-DC模块的负极连接到地再经过一个电阻R11连接到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AC-DC模块、DC-DC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包括第一整流模块、开关K21、开关K22、光耦U22、比较器U23、控制器U21,隔直电容C21、变压器T21和电阻R21、电阻R22,所述输入端与第一整流模块连接,开关K21、开关K22串接后两端分别接第一整流模块的两输出端,开关K21、开关K22之间的节点接隔直电容C21一端,隔直电容C21另一端、开关K22另一端接在变压器T21的原边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模块还包括第二整流模块、电容C22,变压器T21的副边两端和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容C22并联,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之间串接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1、电阻R22之间的节点接比较器U23反向输入端,比较器U23的同相输入端接控制模块产生的REF1信号,比较器U23输出端接光耦U22,光耦U22与控制器U21连接,控制器U21的两输出端分别与开关K21、开关K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或第二整流模块由四个二极管组成,具体的是两个二极管串联成两组,两组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模块包括了buck模块、boost模块以及连接两个模块的电感L,所述buck模块与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boost模块设有电流输出端,还包括调制信号产生模块、PWM调制器、所述电流输出端、调制信号产生模块、PWM调制器依次连接;
所述调制信号产生模块输出两个调制信号Vc_Buck、Vc_Boost;
所述PWM调制器将两个调制信号中的一个或两个同时与一载波信号Vramp进行比较后,输出占空比控制信号d1或占空比控制信号d2或者同时输出占空比控制信号d1、d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信号产生模块包括误差放大器、电阻Z1、偏置电压Vbia,所述电流输出端、误差放大器和电阻Z1依次连接,所述误差放大器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直接与所述PWM调制器连接,另一路接所述偏置电压Vbia后与所述PWM调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模块包括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所述开关管Q1漏极接电源输入端VIN,所述开关管Q1栅极与占空比控制信号d1、开关管Q2栅极分别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源极分别接电感、boost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模块包括开关管Q3和开关管Q4,所述开关管Q4与所述开关管Q2是同步整流管;所述开关管Q4源极接电感,所述开关管Q4栅极与占空比控制信号d2、整流管Q3栅极分别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漏极分别接电感、buck模块中开关管Q2的源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Ⅲ型补偿器,所述Ⅲ型补偿器的一个输入端分别接误差放大器的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所述Ⅲ型补偿器另一个输入端接误差放大器的反馈电压VFB输入端、电压输出端,所述Ⅲ型补偿器的输出端与调制信号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功率仪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Ⅲ型补偿器包括运放、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z以及电容Cff、电容Cz、电容Cp,所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所述误差放大器的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所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误差放大器的反馈电压VFB输入端分别连接;
所述电容Cff、电阻R3串联后的支路两端分别接电阻R1发两端;
所述电容Cz与电阻Rz串联后与所述电容Cp并联成一个支路,所述支路两端分别接所述运放的输出端、反相输入端;
所述R2另一端接电压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东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东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502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家具的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适应性强的隧道小车用移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