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脐部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41906.3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2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郭会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生儿 护理 装置 | ||
一种新生儿脐部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新生儿脐部消毒护理过程中反复更换棉棒操作不便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下的推筒,推筒内同轴设有多个位于第一推板下方且沿上下方向均布的底座,每个底座下端均设有消毒棉棒,位于最下方的消毒棉棒可伸出推筒下端,推筒侧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位于其左侧的储液腔,推筒侧壁上开设有位于储液腔正下方且上下轴向的导流孔,导流孔上端与储液腔连通,导流孔下端与推筒内部连通;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脐部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出生后,医务人员会将脐带剪断并结扎,经过处理后的脐带残端一般会在3至7天内干枯脱落,脐带结扎处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个伤口,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伤口感染,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影响。
目前新生儿脐部的消毒护理通常使用棉棒将脐部周围擦拭一遍,更换新的棉棒并蘸取适量的碘伏对脐部周围进行消毒,再更换新的棉棒再擦拭一遍使新生儿脐部保持清洁干燥,消毒过程中需反复更换棉棒,操作不便,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生儿脐部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新生儿脐部消毒护理过程中反复更换棉棒操作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下的推筒,推筒内同轴设有多个位于第一推板下方且沿上下方向均布的底座,每个底座下端均设有消毒棉棒,位于最下方的消毒棉棒可伸出推筒下端,推筒侧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位于其左侧的储液腔,侧壁上开设有位于储液腔正下方且上下轴向的导流孔,导流孔上端与储液腔连通,导流孔下端与推筒内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从棉棒盒中反复取用新的棉棒,通过向下推动推块即可完成消毒棉棒的更换,消毒过程中无需拿消毒棉棒蘸取消毒液,通过推动第二推板,即可使消毒液浸湿消毒棉棒,提高了护理效率,减轻了使用者的工作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下的推筒1,推筒1内同轴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推板2,推筒1内同轴设有多个位于第一推板2下方且沿上下方向均布的底座3,每个底座3下端均设有消毒棉棒4,位于最下方的消毒棉棒4可伸出推筒1下端,推筒1侧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位于其左侧的储液腔5,推筒1侧壁上开设有位于储液腔5正下方且上下轴向的导流孔6,导流孔6上端与储液腔5连通,导流孔6下端与推筒1内部连通。
为了便于推动第一推板2,所述的推筒1外缘面上开设有位于其右侧且与其内部连通的竖直滑道7,竖直滑道7内滑动连接有推块8,推块8右端伸出竖直滑道7,推块8左端与第一推板2固定连接。
为了防止消毒棉棒4自行滑出,所述的推筒1内缘面上开设有位于其下侧的第一环形槽9,每个底座3的外缘面上均设有可插入第一环形槽9的凸块10。
为了便于固定最下方的底座3,所述的推筒1内缘面上开设有位于第一环形槽9下方的第二环形槽11,凸块10可插入第二环形槽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儿童医院,未经郑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41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