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股动脉压迫器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32187.9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1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波;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安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启慧金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99 | 代理人: | 何媛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压迫 夹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股动脉压迫器夹持装置,包括起夹抱作用的第一夹持臂杆和第二夹持臂杆、以及顶压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端头,所述第一夹持臂杆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杆的一端铰接,且第一夹持臂杆铰接端的端头通过铰接件连接提升板,所述第二夹持臂杆铰接端的端头也通过铰接件连接提升板;所述压迫端头的顶部连接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夹持臂杆铰接端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铰接的夹持臂杆以抱箍的形式抱夹在患者股动脉穿腿根部,通过压迫端头顶压股动脉穿刺部位,在抱夹的受力过程中压迫端头压迫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涉及股动脉压迫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股动脉穿刺术的术后常规护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医护人员要不换手按压穿刺部位15~20min,再以绷带交叉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小时,以达到止血目的,此种止血方式较为传统且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既消耗体力又浪费时间,不便于拆取,并且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出现腰酸、腹胀、焦虑等不适症状,同时按压不当极易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股动脉压迫器夹持装置,采用两个铰接的夹持臂杆以抱箍的形式抱夹在股动脉穿腿根部,通过压迫端头顶压股动脉穿刺部位,在抱夹的受力过程中压迫端头压迫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股动脉压迫器夹持装置,包括起夹抱作用的第一夹持臂杆和第二夹持臂杆、以及顶压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端头,所述第一夹持臂杆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杆的一端铰接,且第一夹持臂杆铰接端的端头通过铰接件连接提升板,所述第二夹持臂杆铰接端的端头也通过铰接件连接提升板;所述压迫端头的顶部连接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夹持臂杆铰接端的底部。
所述第一夹持臂杆与第二夹持臂杆的一端均设置铰接件连接提升板。
所述第一夹持臂杆和第二夹持臂杆呈弧形扁平状,且臂杆上设置有弧形透气通槽,所述第一夹持臂杆和第二夹持臂杆的内臂面贴置条形泡沫棉。
所述第一夹持臂杆和第二夹持臂杆的杆体上均横置有支撑杆。
所述第一夹持臂杆与第二夹持臂杆铰接端上铰接的两个提升板之间固定内螺纹升降环,所述螺纹升降环内螺旋连接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电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采用两个铰接的夹持臂杆以抱箍的形式抱夹在患者股动脉穿腿根部,通过压迫端头顶压股动脉穿刺部位,在抱夹的受力过程中压迫端头压迫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抱夹形式使用方便,体型小巧,便于拆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铰接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第一夹持臂杆1、提升板3、压迫端头4、第二夹持臂杆5、支撑杆6、内螺纹升降环7、电机8、丝杆9、通槽10、条形泡沫棉11、壳体12、连接块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安市人民医院,未经雅安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32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剥虾工具
- 下一篇:一种导电玻璃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