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9563.0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3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龚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燊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16;B29C45/26;B29C45/17;B29C3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顶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连接块;顶针的一端用于顶出成型工件,顶针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螺纹连接,上固定板固设于下固定板,上固定板设有第一通孔;下固定板设有第二通孔,上固定板固设于下固定板;后模座板设有第三通孔;顶出机构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插块和插孔;第二通孔的孔壁设有滑移槽,插块滑移连接于滑移槽,滑移槽的槽壁设有行程槽,插块固设有推块,当连接块与连接块螺纹连接,且连接块与第二通孔插接时,插块与插孔插接配合,推块固设于行程槽,以将顶针固定于下固定板。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更换顶针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色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双色注塑模具是指把两种塑料在一定条件下先后注射到模具中,从而形成两种不同材料相互结合成一体的塑料产品。
目前的双色注塑模具,如公告号为CN20131708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射出成型装置,其包括前模、后模、顶出模块、第一浇口及第二浇口,当后模与前模处于第一位置时,后模与前模相配合形成第一型腔,第一浇口与第一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一型腔内注射第一塑料以形成半成品;当后模与前模处于第二位置时,后模与前模相配合形成第二型腔,第二浇口与第二型腔相连通且可向第二型腔内注射第二塑料以形成成型工件,射出成型装置还包括转盘,前模固定于转盘且可随转盘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半成品成型后附着于前模;当成型工件成型后,半成品与成型工件附着于后模,顶出模块设置于后模。上述射出成型装置具有成型效率高的优点。
在上述技术中,顶出模块的顶针由于顶针比较细长,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损坏,这需要工作人员先把后模以及后模座板从注塑机卸下、拆开后模座板、退出顶针板、拧开上下顶针板的固定螺钉、取出需要更换的顶针、再安装需要的顶针、装模、再把后模以及后模座板重新安装在注塑机上、调试等一系列的动作后才能继续进行注塑。但是这种更换顶针的方式较为繁琐,不便于工作人员更换顶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更换顶针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色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设于后模和后模座板之间,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针、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连接块;所述顶针的一端用于顶出成型工件,所述顶针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上固定板固设于所述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穿设有供所述顶针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固定板穿设有供所述顶针以及连接块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上固定板通过螺栓固设于下固定板,所述第一通孔对准所述第二通孔;后模座板对应开设有供顶针穿过的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对准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有用于将所述顶针固定于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下固定板的插块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并可与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插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插块滑移连接于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槽壁贯穿所述下固定板朝向后模座板方向的端面开设有行程槽,所述插块对应固定设置有可沿所述行程槽滑移的推块,当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通孔插接时,所述插块与插孔插接配合,所述推块通过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行程槽,以将所述顶针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燊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燊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9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出料的混凝土用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非织布分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