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15912.1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3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南志捷;刘奔;解伟桐;邹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奔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空气质量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包含首端盖、基础模块、若干传感器模块和尾端盖,首端盖、基础模块、传感器模块和尾端盖的端部都分别设有连接端;首端盖、基础模块、若干传感器模块和尾端盖都同轴向设置,依次通过连接端两两相互连接安装;传感器模块,包括外壳、风道、隔板部件和传感器部件;基础模块中包含外壳、风道、主控电路板、供电设备和换气设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完全模块化,传感器安装在通用的传感器模块内,方便实现传感器的任意组合更换,传感器模块通过串接联通的方式安装在装置内,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安装和调换传感器模块,拆装方便,利于前期产品选择和后期设备的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份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性文件,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环保产业由此迎来了历史性的黄金发展机遇期。
现有技术中,空气质量监测装置结构设计普遍以完成基本功能为主要目标。
非模块化或弱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一般使用体积较大的简单箱体结构并在内部布置以此布置所有设备需要的零部件及传感器,并配合气泵等装置用于控制被测气体的流入。此类产品大多在出厂时或设计定稿时,其使用的传感器数量及类型、可检测气体种类等内容均已固定,虽然个别产品允许小范围修改其功能,但可更改范围狭窄,需要专业工程师进行离线改装。因此,此类产品设计成本较低、结构稳定,但是适用范围狭窄,需要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后期改装和更换部件成本高昂,并不适用于城市内密集空间或其他对检测设备体积及外形有要求、以及有大面积铺设需求的场景。
另一类方案,采用有限制模块化方式设计的监测装置,使用通用部件或基板配合模块化部件两部分实现模块化设计。通用部件上设置一定数量的安装孔位,并定制所有模块化部件的接口,从而可以在有限的模块种类和有限的孔位范围内,实现模块化设计。此类产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大幅度降低了后期改装和前期定制化设计时的设计和组装成本。但是,其安装孔位固定,能够提供的模块化部件非常有限,且需要定制,以实现结构统一,严重降低了产品的通用性并增加了设计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本提供一种可以简单拆装的模块化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在前期产品功能选择以及后期设备维护过程中,都能做到最大程度上减少其对设备安装人员的技术需求,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包含首端盖、基础模块、若干传感器模块和尾端盖,首端盖、基础模块、传感器模块和尾端盖的端部都分别设有连接端。
首端盖、基础模块、若干传感器模块和尾端盖都同轴向设置,依次通过连接端两两相互连接安装;首端盖和尾端盖的侧面上分别均布有通气孔。
传感器模块,包括外壳、风道、隔板部件和传感器部件;传感器模块的外壳为规则柱形结构。
隔板部件包括横向隔板、两纵向的支撑板和两纵向的侧板,横向隔板横向设置在传感器模块的轴向方内,横向隔板上设有开孔结构;两侧纵向的支撑板沿着传感器模块轴向方向、平行设置在传感器模块内,并分别与横向隔板轴向的两侧边垂直连接,以支撑横向隔板;横向隔板、两支撑板和传感器模块的外壳之间形成两侧开口的轴向通道,两纵向的侧板都与传感器模块的径向方向相同并分别与这两侧开口密封连接。
传感器部件设置在由横向隔板、两支撑板、两侧板和传感器模块的外壳所形成的空间内,传感器部件包括传感器和传感器模块电路板;传感器模块电路板横向设置,传感器模块电路板上设有转接电路和电路接口,转接电路上设有连接传感器的专用接口,电路接口包含该模块的供电接口和通信接口;传感器通过转接电路上的专用接口安装在传感器模块电路板上;传感器模块电路板组装在两个侧板之间并共同组成“H”形,组合后安装于两支撑板、横向隔板和传感器模块的外壳所形成的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奔,未经刘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15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