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运动减噪结构的翼闸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7261.1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5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韦佳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融兴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6 | 分类号: | E01F1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何艳娥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运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运动减噪结构的翼闸,内扇叶的下部与外扇叶的下部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内扇叶前端面上部和后端面上部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沉槽,沉槽内设置有阻尼器;外扇叶前后两侧内壁的上部右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沉孔,任意一个第一螺纹沉孔内均设置有缓冲装置,任意一个缓冲装置均能在阻尼器内随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缓冲装置与阻尼器配合使用,减少了机械系统受冲击后的响应,降低了内扇叶对机架造成的冲击噪音,减少了摩擦及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道管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翼闸,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运动减噪结构的翼闸。
背景技术
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
现有技术的扇形翼闸,如图1、图2所示,翼闸主机1的中部设置有伸缩式的扇门2,扇门2由外扇叶3和内扇叶4组成,通过两个翼闸主机1之间的两个扇门2组合来控制通道,外扇叶3及内扇叶4由扇门推动连杆带动电磁铁主臂来回运动,从而打开和关闭闸机通道,开关过程中对通道内空间占用少,具有开关速度快,能够有效避免夹伤乘客,同时具有良好指示性,特别适合在大客流的公共交通中应用。在使用中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由于内扇叶绕旋转轴转动产生冲击振动,内扇叶在开启或关闭到位前一刹那会对机架造成冲击,冲击力传给扇门的固定机械部分,从而造成打开或关闭闸机通道时均会产生“哐当”的振动噪音.现有的减噪措施仅仅采用将内扇叶与外扇叶之间留出活动间隙,无法满足减噪的要求。
如何设计一种带有运动减噪结构的翼闸,如何降低内扇叶对机架造成的冲击噪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运动减噪结构的翼闸,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内扇叶绕旋转轴转动产生冲击振动,内扇叶在开启或关闭到位前一刹那会对机架造成冲击,冲击力传给扇门的固定机械部分,从而造成打开或关闭闸机通道时均会产生“哐当”的振动噪音.现有的减噪措施仅仅采用将内扇叶与外扇叶之间留出活动间隙,无法满足减噪的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运动减噪结构的翼闸,包括内扇叶,内扇叶安装在外扇叶内,所述的内扇叶的下部与外扇叶的下部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
内扇叶前端面上部和后端面上部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沉槽,沉槽内设置有阻尼器;
外扇叶前后两侧内壁的上部右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沉孔,任意一个第一螺纹沉孔内均设置有缓冲装置,任意一个缓冲装置均能在阻尼器内随动;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缓冲装置与阻尼器配合使用,减少了机械系统受冲击后的响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沉槽均为T型槽结构且对称布置;
阻尼器采用T型结构,阻尼器与沉槽结构对应且能扣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沉槽均包括第一腰型沉台,第一腰型沉台的中心设置有第二腰型沉台,任意一个第一腰型沉台均位于远离内扇叶中心的一端,第一腰型沉台的底面上设置有数个间距布置的第二螺纹沉孔;
阻尼器通过数个沉头螺钉与第二螺纹沉孔旋合固定。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阻尼器采用橡胶材料,阻尼器的T型结构内设置有第三腰型沉台,第三腰型沉台为缓冲装置的运动轨道。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缓冲装置结构相同,任意一个缓冲装置均采用两段阶梯轴结构,其中小端为外螺纹轴段,外螺纹轴段与第一螺纹沉孔旋合;大端为滚轮,滚轮能在阻尼器内随动;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缓冲装置能在内扇叶的两个极限运动位置进行限位,同时与阻尼器配合使用,降低了内扇叶对机架造成的冲击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融兴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融兴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7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