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导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706327.5 | 申请日: | 2019-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赵静;赵文浩;李辰;徐振宁;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 |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建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力 治疗 导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导管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一端开口、一端设置有活动密封盖的透明导管、进入导管内助力导管进入体内的导丝、导丝从导管抽出后进入导管内用于发光的光纤,所述光纤尾部间隔设置两个金属标记,所述导丝进入导管时从导管上端开口进入,导丝尾部与导管尾部平齐,光纤进入导管时从导管上的密封盖进入,所述密封盖上端设置有与注射器端部配合的注射口,注射口下端的密封盖内设置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中心设置有供注射液以及光纤通过的中心孔,所述导管上端还设置有将光纤和导管相对位置固定的卡扣。本实用新型准确的将光源导入光敏剂聚集的肿瘤部位,辅助肿瘤光动力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光动力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新疗法,包括光敏剂和可见光两种因素。将光敏剂注入患者体内后,会很快富集于肿瘤组织,再用特定波长的可见光(630nm激光)照射肿瘤病变组织,光敏剂在接受光能后会产生致死性的细胞毒剂(单态氧、自由基等),协同光热效应,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使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封闭使其营养枯竭,从而导致肿瘤组织坏死,坏死肿瘤组织释放的抗原又将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达到一定的抗复发、抗转移的免疫反应。但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将特定波长的可见光导入人体光敏剂富集的肿瘤部位,给医生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导管装置,准确的将光源导入光敏剂聚集的肿瘤部位,辅助肿瘤光动力治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导管装置,包括一端开口、一端设置有活动密封盖的透明导管、进入导管内助力导管进入体内的导丝、导丝从导管抽出后进入导管内用于发光的光纤,所述光纤尾部间隔设置两个金属标记,所述导丝进入导管时从导管上端开口进入,导丝尾部与导管尾部平齐,光纤进入导管时从导管上的密封盖进入,所述密封盖上端设置有与注射器端部配合的注射口,注射口下端的密封盖内设置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中心设置有供注射液以及光纤通过的中心孔,所述导管上端还设置有将光纤和导管相对位置固定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纤尾部设置的两个金属标记间隔3-5c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内壁均布有间隔设置有点状的金属标记,每两个相邻标记间隔5c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膜上的中心孔直径为0.8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和导丝长度均为68c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开口端端部内外壁之间为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扣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扣筒,所述扣筒内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弹簧和圆柱卡具,所述扣筒圆周上设置有卡孔Ⅰ,所述卡具圆周上设置有与卡孔Ⅰ对应的卡孔Ⅱ,所述光纤穿过卡孔Ⅰ以及卡孔Ⅱ,且卡具在弹簧作用下向外移动直至卡孔Ⅰ与卡孔Ⅱ相交形成一个卡住光纤的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扣筒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卡具外圆周上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凸棱,凹槽端部设置有防止卡具滑出的限位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盖活动连接在导管上端,所述导管上端的侧壁外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连接臂,所述卡扣的扣筒连接在连接臂端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尾端设置有一个金属半球形的中空包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未经张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6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式生态消波护岸
- 下一篇:塑料造粒废气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