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伤科艾灸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01999.7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2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得生;姚佳新;牛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山东宏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22 | 代理人: | 李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科 艾灸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伤科艾灸设备,涉及艾灸技术领域,包括外筒,外筒的内底部设置有铜质滤网,铜质滤网上方设置有内筒,外筒与内筒两壁空隙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块,内筒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转柄,升降杆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连接有弹簧。当要进行艾灸时握住第一转柄旋拧升降杆,将升降杆旋拧至与内筒分离,滑动位于升降杆底部的夹持块使弹簧压缩,夹持块之间出现能够夹持相应直径艾柱的空隙,可夹持不同粗细的艾柱,方便使用,设置有定位窗,定位窗为透明玻璃材质,当艾柱燃烧变短使,通过旋拧升降杆使艾柱重新定位到定位窗的位置,使艾柱处于最佳艾灸位置,达到最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伤科艾灸设备。
背景技术
艾灸属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驱邪散寒、调和阴阳的作用,当下的艾灸装置不能在排排烟的同时保障装置的密闭性,造成热量流失,使艾灸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放置不同粗细的艾柱,不能随着艾柱的燃烧仍使艾柱保持在最佳艾灸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伤科艾灸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伤科艾灸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伤科艾灸设备,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底部设置有铜质滤网,所述铜质滤网上方设置有内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两壁空隙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转柄,所述升降杆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之间夹持有艾柱,所述内筒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转柄,所述外筒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烟孔,所述外筒外表面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定位窗,所述外筒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烟孔,所述外筒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滑槽,所述外筒外表面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定位窗。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顶部套设有套盖,所述套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等间隔的防滑纹,防止手持时打滑,增加美观性。
优选的,所述外筒外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有固定环,所述两固定环间的一侧连接有把手,增加手持功能,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外表面位于两固定环之间的位置处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缠绕带,所述连接套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缠绕带,所述第一缠绕带的一端连接有粘布,所述第二缠绕带的一端连接有套环,可固定于使用者任意部位,改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一定位窗的前表面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连接有按摩轮,为使用者进一步缓解疲劳,增强艾灸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烟孔所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排烟孔所在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定位窗所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定位窗所在的高度相等,排出装置内部多余的烟雾,改善装置内部环境。
优选的,所述内筒贯穿外筒的顶部与第二转柄相连,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贯穿第二转柄与第一转柄相连,使升降杆能够取出,夹持艾柱。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纹,所述内筒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升降杆外表面螺旋纹相适配的螺旋纹,实现升降功能,使艾柱保持在最佳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缠绕带的表面设置有与粘布相粘连的粘毛,所述套环为不锈钢金属的套环,所述第一定位窗与第二定位窗均为透明玻璃的定位窗,方便观察艾柱的位置,便于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01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