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消白水平衡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8303.1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6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邓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00;B01D53/50;B01D5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52 | 代理人: | 赵慧敏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白水 平衡 工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烟气消白水平衡工艺系统,烟气消白水平衡工艺系统,设置有脱硫塔;烟气冷凝装置;冷凝水集水箱,冷凝水回用水泵,脱硫塔和烟气冷凝装置通过风道连通;烟气冷凝设置冲洗装置,套装在所述烟气冷凝冲洗装置的侧面;烟气冷凝装置后设置烟道除雾器,卡装在烟气冷凝装置后的风道中;冷凝水集水箱,连通在所述烟气冷凝装置的输出端;两台冷凝水回用泵,分别安装在冷凝水集水箱的后端。在脱硫—消白系统中烟气冷凝水和系统工艺水进行分段利用,减少冷凝水处理量及外排量,甚至可达到无废水外排;实现烟气消白中冷凝水的回用,减少电厂工艺水的用量,节约电厂用水,从而实现脱硫—消白系统自身的水平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湿法脱硫白色烟羽消除后的保持系统水平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烟气消白水平衡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一直是主要的SO2控制技术,一般电厂湿法脱硫前烟气中含水率约为4%-7%左右,由于采用湿法脱硫,系统需要进行冲洗器、制浆水、管道冲洗、脱硫塔补水、机封冷却等补水,所以湿法脱硫工艺中消耗大量的工艺水,且湿法脱硫后,净烟气中含水率可高达15%-18%,系统中的补水随着净烟气通过烟囱外排至环境中,此时未要求进行“烟羽消白”系统,整个脱水系统基本可以保证水平衡运行。
因湿法脱硫后的烟气含湿量较高(15%-18%),烟温较低(48℃-55℃),在排放过程中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的水蒸气将逐渐冷凝成雾,从而出现烟囱冒“白烟”现象,甚至烟囱附近时常会出现“降雨”现象,影响局地气候。
但是现在许多中小机组实施了“白色烟羽”消除治理系统后,由于各地标准基本以燃煤电厂锅炉烟气采取烟温控制及其他有效措施,基本消除石膏雨和有色烟羽现象。烟温控制采取降温冷凝方法的,正常工况下,夏季(4-10月)冷凝后烟温达到48℃以下,烟气含湿量11.0%以下;冬季(11月-次年3月)冷凝后烟温达45℃以下,烟气含湿量9.5%以下或钢铁烧结机(含球团焙烧)烟气采取降温冷凝的,夏季(4月-10月)参照烟温降低8%以上,含湿量降低15%以上;冬季(11月-次年3月)参照烟温降低15%以上,含湿量降低30%以上”为准,所以实施“烟羽消白”后,整个脱硫系统水平衡基本无法保持。
而湿法脱硫后,净烟气中含水率可高达15%~18%,故在烟气消白中,需要将烟气中的水冷凝数来,一般采用冷凝换热器或喷水冷凝法,使冷凝后的净烟气含水量满足相关要求。这样就会造成烟气中约6%~10%左右的水被冷凝出来,由于前段脱硫除尘已经实施了超低排放(SO2≤35mg/Nm3,颗粒物≤35mg/Nm3),此部分冷凝水含固量较低,含盐量较高,且PH值为酸性,故不能外排,但可以系统内回用,主要用于脱硫段冲洗器、管道冲洗、制浆水等,代替原有工艺水冲洗。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排放影响局地气候。
(2)采取降温冷凝方法,整个脱硫系统水平衡基本无法保持。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大多数中小机组在未做“烟羽消白”系统前,脱硫系统水平衡基本能保持平衡,但实施“烟羽消白”后,脱硫系统水平衡被打破;通过烟气消白中冷凝水的回用,减少电厂工艺水用量,节约电厂用水;实现脱硫、消白系统分工段利用冷凝水、工艺水,满足工艺要求;实现脱硫—“消白”系统内水平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消白水平衡工艺系统,减少脱硫系统的废水处理量及外排量,甚至无废水处理和外排。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烟气消白水平衡工艺系统,设置有脱硫塔;
烟气冷凝冲洗装置,套装在所述烟气冷凝冲洗装置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8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式助行器
- 下一篇:一种三板模延迟二次顶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