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再现检测过程的绝缘安全帽耐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8132.2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1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明;田树军;邓雨荣;卓浩泽;王飞风;李泰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04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黎华艳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现 检测 过程 绝缘 安全帽 耐压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再现检测过程的绝缘安全帽耐压试验装置,涉及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在满足绝缘安全帽试验需求的前提下,引入了高清监控技术,实现了绝缘安全帽交流耐压试验的可视化展示和再现,具备可移动功能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监视单元的监控视角和适用距离,可满足绝缘安全帽交流耐压试验的全景监视与再现,有效解决多个绝缘安全帽同时试验时单个试品闪络定位快速查找、试验过程再现等问题,提升试验检测智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再现检测过程的绝缘安全帽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DL/T 976-2017《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有关规定,绝缘安全帽预防性试验项目为交流耐压试验,试验周期为6个月,并明确指出,对绝缘安全帽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将绝缘安全帽倒置于试验水槽内,注水进行试验。传统的绝缘安全帽试验水槽大多设计为简单的不锈钢水槽,在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并将绝缘安全帽倒置于水面上,然后再将适量水注入绝缘安全帽内部,通过绝缘安全帽及其内部水的自身重力作用漂浮于试验水槽内的水面上,试验电压施加于试验水槽不锈钢箱体,绝缘安全帽内部水经绝缘软铜线与接地端相连,从而实现绝缘安全帽的层向耐压考核。该设计方法虽然较为简易,但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绝缘安全帽漂浮于试验水槽内的水面上,会随机运动导致触碰试验水槽不锈钢箱体,短接绝缘安全帽部分沿面距离,造成非正常沿面闪络,影响试验结果分析;二是无法动态记录绝缘安全帽的试验过程,其闪络定位需要多次加压以进行观察识别,会对试验设备和试品造成多次冲击,且识别效率较低,不利于试验结果分析。
本装置设计在满足绝缘安全帽试验需求的前提下,引入了高清监控技术,实现了绝缘安全帽交流耐压试验的可视化展示和再现,具备可移动功能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监视单元的监控视角和适用距离,可满足绝缘安全帽交流耐压试验的全景监视与再现,有效解决多个绝缘安全帽同时试验时单个试品闪络定位快速查找、试验过程再现等问题,提升试验检测智能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再现检测过程的绝缘安全帽耐压试验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再现检测过程的绝缘安全帽耐压试验装置,包括交流电压输入单元、试验变压器、输出保护电阻、电容式分压器、电压监视器、高压试验检测过程可移动再现单元、万向轮Ⅰ、万向轮Ⅱ、万向轮Ⅲ、万向轮Ⅳ、绝缘支柱Ⅰ、绝缘支柱Ⅱ、绝缘支柱Ⅲ、绝缘支柱Ⅳ、不锈钢箱体、高压引线柱、环氧树脂绝缘箱体、接地引线支撑架、接地引线、接地引线固定卡环、接地体Ⅰ、接地体Ⅱ、高压引线和绝缘支柱底板;
所述交流电压输入单元与试验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试验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输出保护电阻与电容式分压器连接,所述电容式分压器与电压监视器连接,所述电容式分压器通过高压引线与高压引线柱连接,所述高压试验检测过程可移动再现单元设置在整个装置周围,所述万向轮Ⅰ、万向轮Ⅱ、万向轮Ⅲ、万向轮Ⅳ通过固定安装在绝缘支柱底板底部,所述绝缘支柱Ⅰ、绝缘支柱Ⅱ、绝缘支柱Ⅲ、绝缘支柱Ⅳ固定安装在绝缘支柱底板上端,所述不锈钢箱体固定在绝缘支柱Ⅰ、绝缘支柱Ⅱ、绝缘支柱Ⅲ、绝缘支柱Ⅳ上端,所述环氧树脂绝缘箱体与不锈钢箱体进行无缝连接,所述接地引线支撑架固定安装在环氧树脂绝缘箱体顶部,所述接地引线固定卡环设置在接地引线支撑架中部位置,所述接地引线一端与接地引线固定卡环连接,另一端与接地体相连,所述接地体与绝缘支柱底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8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