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氯投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80881.0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6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张春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源清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C02F1/76;C01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氯投加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氯投加器,属于污水处理领域。一种二氧化氯投加器,包括: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用于制造二氧化氯的二氧化氯生成机构、设置于二氧化氯生成机构一侧且与二氧化氯生成机构连接接通的定量输送机构、设置于定量输送机构下方的水箱,所述的支架包括竖直板、设置于竖直板一侧底部且水平布置的水平板,水平板上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限位环,限位环与竖直板固定连接,限位环内圆面同轴开设有环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控电机电机转速可实现改变离心力大小,进而调控盐酸和氯酸钠溶液的使用量,通过计量泵对二氧化氯使用量进行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氯投加器。
背景技术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安全、高效、广谱的杀菌、保鲜和除臭剂,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不会导致癌变、畸形、突变,同时在消毒的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在二氧化氯对液态水消毒时,由于不能控制使用量,造成二氧化氯大量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二氧化氯投加器用料浪费且二氧化氯使用量不可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氯投加器解决二氧化氯投加器用料浪费且二氧化氯使用量不可控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氧化氯投加器,包括: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用于制造二氧化氯的二氧化氯生成机构、设置于二氧化氯生成机构一侧且与二氧化氯生成机构连接接通的定量输送机构、设置于定量输送机构下方的水箱,所述的支架包括竖直板、设置于竖直板一侧底部且水平布置的水平板,水平板上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限位环,限位环与竖直板固定连接,限位环内圆面同轴开设有环槽。
优选地,所述的二氧化氯生成机构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盖、下盖,所述的上盖位于下盖上方,上盖和下盖内部中空且上盖和下盖相对的一端设置成开口,上盖和下盖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杆,上盖通过连接杆与下盖连接,上述的限位环匹配套设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的缝隙并抵触连接杆,下盖底端同轴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转轴,转轴底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的上盖内腔顶部同轴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凸起,上盖顶端同轴开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凹槽,凹槽延伸至凸起内部,凹槽内匹配设置有原料存储筒,原料存储筒内腔设置有将原料存储筒内腔分割成两部分的隔离板,原料存储筒内腔被隔离板分成左腔室、右腔室,原料存储筒顶面设置有与左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料管、与右腔室连通的第二进料管,所述的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端口均匹配设置有密封塞,左腔室内设置有盐酸,右腔室内设置有氯酸钠溶液,所述的原料存储筒底端和凸起材质均为高密度滤网,所述的高密度滤网为高密度活性炭滤网。
优选地,所述的定量输送机构包括沿限位环径向延伸的引导管,引导管穿过限位环与下盖和上盖围合成的空间连通,引导管背离限位环的一端设置有生成箱,生成箱内腔设置有蒸馏水,生成箱底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接管,连接管底端设置有计量泵,计量泵底端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与水箱连接接通。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进料管向左腔室内投入盐酸,通过第二进料管向右腔室内投入氯酸钠溶液,随后用密封塞密封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下盖、连接杆和上盖同步转动,上盖带动原料存储筒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盐酸和氯酸钠溶液穿过高密度活性炭滤网进入下盖和上盖围合成的空间并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通过调控电机电机转速可实现改变离心力大小,进而调控盐酸和氯酸钠溶液的使用量。
2.本实用新型二氧化氯气体经过引导管进入生成箱内腔并融入蒸馏水变成二氧化氯溶液,此时调节计量泵对经过的二氧化氯溶液流量进行调控,进而根据实际需求量控制二氧化氯溶液释放量,二氧化氯溶液进入水箱并对水箱内的液态水进行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源清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源清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80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变监测装置及应变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漆包线的收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