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7872.6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4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楚现涛;张胜鑫;韩冰;沈壮壮;孙冬;牛明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5/04 | 分类号: | H02H5/04;H02H7/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保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超温保护单元、以及储能充电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蓄电池箱上,用于采集蓄电池温度信息;所述超温保护单元设置于蓄电池接触器箱,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储能充电单元的通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能在蓄电池故障导致蓄电池箱温度超过温度设定阈值时,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控制接触器断开蓄电池充电回路,保护母线电压不会对蓄电池继续充电;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时检测蓄电池故障状态,以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更加安全有效的蓄电池超温保护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动车组上蓄电池充电原理如图1所示,母线DC100V电压直接给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故障时,车辆控制系统无法检测并断开充电回路,蓄电池继续充电,导致更严重的故障。
目前,多数轨道车辆没有设置针对该问题的保护装置,部分有防护方案的也只是在蓄电池箱增加了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只能观测蓄电池箱温度值,不能执行及时的故障保护。因此,有必要结合上述现有蓄电池充电系统的设计,提供一种用于蓄电池故障时的超温保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蓄电池故障时,不能及时控制断开充电回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蓄电池保温保护系统,以实时控制蓄电池充电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超温保护单元、以及储能充电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蓄电池箱上,用于采集蓄电池温度信息;所述超温保护单元设置于蓄电池接触器箱,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储能充电单元的通断。
优选的,所述超温保护单元包括温度采集电路、CPU、输出保护开关;所述温度采集电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蓄电池温度信息转化为电压信号并输入CPU;所述CPU与所述温度采集电路、输出保护开关连接,用于将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运算处理后得到温度值并根据温度值控制所述输出保护开关的通断;所述输出保护开关的对外两个连接点DO+、DO-分别连接母线和接触器电源端;所述储能充电单元串接接触器后接至母线,并与所述输出保护开关并联。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为多个,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相应冗余设置有多路。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
优选的,所述超温保护单元还设置有USB接口、在线调试DB接口、以及LED指示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蓄电池充电系统在蓄电池故障时,不能实时检测并断开充电电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超温保护单元、以及储能充电单元;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电池箱上,实时采集蓄电池温度;超温保护单元设置在蓄电池接触器箱,根据蓄电池的温度控制储能充电单元的充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能在蓄电池故障导致蓄电池箱温度超过温度设定阈值时,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控制接触器断开蓄电池充电回路,保护母线电压不会对蓄电池继续充电。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时检测蓄电池故障状态,以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了更加安全有效的蓄电池超温保护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蓄电池充电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超温保护系统原理图;
图3为上述实施例的超温保护系统原理框图;
其中:1-温度传感器、2-超温保护单元、21-温度采集电路、22-CPU中央处理器、23-输出保护开关;3-储能充电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7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