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76727.6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1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谷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志涛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4;A61M25/098;A61B1/313;A61B1/07;A61B1/0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王巍 |
地址: | 20005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化 胸腔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主体管(1)、侧孔(2‑1)、(2‑2)、X光显影标记线(3)、微型摄像头光纤线(4)、USB接口(5)。本实用新型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改进了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结构,增添了微型摄像头,这样就可以在显示器上观察胸管在体内的位置,并可适时进行调整。利用可视化技术,高效便捷改进胸腔引流管的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胸片、CT的使用频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手术用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外科手术后,病人需要使用胸腔引流管来排除胸腔内积血、积液,以防止术后胸腔内感染及肺扩张不佳。现有胸腔引流管包括侧孔、刻度及标识线等。但是,因为胸腔为密闭的体腔,术后无法直接观察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及胸腔内积液的引流情况,只能通过胸片、胸部CT等间接手段评估引流管的放置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医护人员的术后护理,因此,改进胸腔引流管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胸腔引流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管、侧孔、X光显影标记线,所述主体管为带X光显影标记线的医用硅胶管,主体管的管壁两侧设置侧孔;所述主体管内部,距离管口1cm处设置带微型摄像头的光纤线,微型摄像头光纤线的终端设置USB接口。主体1管壁有容量刻度。
所述主体管管壁两侧设置的侧孔排列如下:所述主体管管壁两侧设置的左侧孔和右侧孔,排列如下:左侧孔位于距主体管管口1cm处,右侧孔位于左侧孔的对侧;每隔2cm设置一个侧孔,依次每侧可以对称各设置3-4个侧孔用于排水、排气;每侧侧孔之间相隔2cm。
所述X光显影标记线具备X光下影像显示功能。通过向硅胶管内压入硫酸钡成分构成。
所述微型摄像头光纤线端设置的USB接口连接到外部的电脑显示屏,就可以实现可视化功能了。
本实用新型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改进了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结构,增添了微型摄像头,这样就可以在显示器上观察胸管在体内的位置,并可适时进行调整。利用可视化技术,高效便捷改进胸腔引流管的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胸片、CT的使用频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
1主体管、2-1左侧孔、2-2右侧孔、3-X光显影标记线、4-微型摄像头光纤线、5、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设备零件除另有说明外,通过市售得到。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视化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管1、左侧孔2-1和右侧孔2-2、X光显影标记线3,所述主体管1的管壁两侧设置左侧孔2-1和右侧孔2-2;主体管1 为带X光显影标记线3的医用硅胶管;所述主体管1内部,距离管口1cm处设置带微型摄像头的光纤线4,微型摄像头光纤线4 的终端露出主体管1的尾端,并设置USB接口5。主体管1管壁有容量刻度。
所述主体管1管壁两侧设置的侧孔2排列如下:第一个右侧孔2-1位于距管口1cm处,第一个左侧孔2-2位于第一个右侧孔 2-1的对侧,它们互相对称;然后每隔2cm设置一个侧孔,依次每侧可以对称各设置3个侧孔用于排水、排气;每侧侧孔之间相隔2cm。
所述X光显影标记线具备X光下影像显示功能。通过向硅胶管内压入硫酸钡成分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志涛,未经谷志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67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益机构培训平台
- 下一篇:一种侧板安装结构和饮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