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在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上的真空吸附导流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73898.3 | 申请日: | 201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2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东;周彩波;李本浩;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佰致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22 | 分类号: | B65H5/22;B41J11/00 |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董联生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喷墨打印机 吸附 装置 真空 导流 | ||
一种应用在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上的真空吸附导流板,其设置于送纸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和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之间,所述真空吸附导流板为矩形板,所述输送带的下部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顶面相抵触,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底面相连接,真空吸附导流板的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所述输送带在真空吸附导流板上运动,输送带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一组贯通孔和第二组贯通孔,真空吸附导流板的顶面开设有多组腰形导气槽。本实用新型使得真空吸附气流按照一定规律通过输送带和吸附面板,真空吸附压力大,打印稳定,不飞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吸附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上的真空吸附导流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国内喷墨打印机上真空吸附导流方法分为两大类型:
1.输送带的孔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孔直接对应;
2. 输送带的孔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孔在不同位置大小一样;
上述两种方式分别存在如下缺点:
输送带的孔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孔直接对应具有如下缺陷:
(1)真空吸附气流在不同位置的时候,大小一样。
(2)真空吸附气流较小,经常不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输送带的孔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孔在不同位置大小一样具有如下缺陷:
(1)喷头和喷头打印过道下方真空吸附气流一样时,会经常造成飞墨故障。
(2)喷头下方真空吸附气流过大,造成打印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用在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上的真空吸附导流板。
一种应用在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上的真空吸附导流板,其设置于送纸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和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之间,所述真空吸附导流板为矩形板,所述输送带的下部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顶面相抵触,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与真空吸附导流板的底面相连接,真空吸附导流板的长度大于输送带的宽度;
所述输送带在真空吸附导流板上运动,输送带上均匀设有多个直径为8mm的第一组贯通孔和第二组贯通孔,第一组贯通孔和第二组贯通孔中沿输送带运动方向的相邻两贯通孔的孔距均为30mm、沿垂直输送带运动方向的相邻两贯通孔的孔距均为30mm,第一组贯通孔与第二组贯通孔沿输送带运动方向的间距为15mm, 第一组贯通孔和第二组贯通孔沿垂直输送带运动方向错位分布;
真空吸附导流板的顶面开设有多组腰形导气槽,所述腰形导气槽的深度为5mm、宽度为20mm、圆弧半径为10mm,所述腰形导气槽内开设有贯穿真空吸附导流板的多个直径为8mm的导气孔,真空吸附气流通过输送带和真空吸附导流板上的第一组贯通孔、第二组贯通孔、腰形导气槽以及导气孔进入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后被吸入到风机中。
所述真空吸附导流板位于喷墨打印机的喷头和喷头打印过道正下方。
多组腰形导气槽沿输送带运动方向的相邻两组腰形导气槽的间距均为6mm。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方案后,真空吸附气流按照一定规律通过输送带和吸附面板,真空吸附压力大,打印稳定,不飞墨。
附 图 说 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第一组贯通孔、第二组贯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喷墨打印机吸附装置上方真空吸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输送带下方真空吸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佰致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佰致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738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OF表层切割装置
- 下一篇:采暖热水装置和采暖热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