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射性含锶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5861.6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2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武莉娅;朱雅萍;杨宗政;玄鹤林;曹井国;林田;魏朋朋;张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F9/06 | 分类号: | G21F9/06;G21F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张艳梅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性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复合动态膜工艺处理放射性含锶废水的装置,涉及放射性含锶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装置主要由PLC控制运行,液位优先控制进出水。膜反应器以复合动态膜中CaCO3晶种作为强化沉淀的晶析诱导因子,过滤过程中,滤液快速通过膜孔,溶液与晶种之间具有较大的剪切力,实现强化共沉淀除锶的目的,复合动态膜中絮体颗粒的吸附作用也有助于去除锶,此外,絮体形成滤饼层,可以阻挡小颗粒进入膜孔内部,且“复合强化”结构能有效的延缓膜污染,而且该法形成的颗粒粒径大且紧凑、沉降性能好,有效的提高了污泥浓缩效果。本实用新型出水效果好、操作性强、投入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便于实际的使用,可广泛用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工程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放射性含锶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锶作为核反应堆的主要裂变产物之一,被认为是一种半衰期约30年的有害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锶容易通过呼吸作用、日常饮食等被人所摄入体,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发生β衰变,进而导致体内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会出现明显减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即会出现白血病和骨肉瘤。因此,找到一种可以在低浓度的水溶液中选择性去除放射性锶的研究手段迫在眉睫,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技术有很多,处理放射性废水一般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对于含量极低的放射性废水,通过转移、弱化将其去除;二、针对高、中、低含量的放射性废水,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其浓缩,再隔离,从而进一步对浓缩产物进行处理。目前化学沉淀法、离子吸附法、膜分离法等是应用较广泛的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方法。对于体积较大而含盐量较高的放射性废液,往往选择工艺简单且费用低廉的化学沉淀法处理,但是此法去污效果普通且影响絮凝。离子吸附法虽然经济实惠且操作简单,但是吸附能力较低,实际应用不高。膜分离法处理放射性废水可获得较高的去污因数,但是膜污染问题却很严重。目前沉淀法与膜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在处理放射性核素研究上有一定成效,因此,与膜技术结合成为共沉淀方法是去除放射性核素的有效途径,但膜污染问题依旧存在。
现有技术的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通常只具有单一的除放射性核素功能,废水处理装置也是体积较大不便移动,而且成本偏高。因此急需针对该类放射性含锶废水进行研究,设计出简单低成本的工艺进行废水处理,使其满足排放标准,减少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出水可直接排放或回用的低成本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一种放射性含锶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移动式推车以及安装在所述移动式推车上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箱、进水泵、碳酸钠储药桶、碳酸钠加药泵、氯化铁储药桶、氯化铁加药泵、空气泵1、空气泵2、空气流量计1、空气流量计2、 PLC、中空纤维膜、膜反应器、出水泵、出水恒位槽、液体流量计,其中在膜反应器的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头和排泥阀,每个阶段的设备通过管路依次并联连接,独立控制,整个处理装置的流程主要为膜反应器进水阶段、加药泵进药阶段、曝气阶段、静置阶段、加药泵进药阶段、出水阶段;在废水箱中经过进水泵连接膜反应器;膜反应器内的中空纤维膜出水管经出水泵到出水恒位槽和出水的液体流量计连接;碳酸钠储药桶经过碳酸钠加药泵连接膜反应器;氯化铁储药桶经过氯化铁加药泵连接到膜反应器;空气泵1连接空气流量计1再接到中空纤维膜上;空气泵2连接空气流量计2再连接到膜反应器底部排泥阀上方的微孔曝气头;进水泵,碳酸钠加药泵,氯化铁加药泵,空气泵1,空气泵2,出水泵由PLC来控制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试验中选用废水箱配置及储存氯化锶原水,其材质为聚氯乙烯,废水箱内溶液通过潜水泵搅拌均匀。
优选的,通过进水泵把含锶废水从废水箱泵入膜反应器,进水泵为蠕动泵,所述膜反应器内设有高低液位感应器和中空纤维膜。
优选的,在膜反应器内部设有穿孔曝气系统,底部是微孔曝气头,分别与空气泵1,空气泵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5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