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缸盖组件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2877.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6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贾小丽;孙先宁;张威;宋娇;王贵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F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何家鹏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组件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盖组件及发动机,该气缸盖组件包括气缸盖,气缸盖内部凹陷形成冷却道、排气道和回油道,冷却道、排气道和回油道彼此独立设置且互不相通,将冷却道、排气道和回油道设置于缸盖内部,取消了外围管路的设置,一方面,对缸盖进行集成化设计,有利于发动机紧凑设计和轻量化,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盖组件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气缸盖的出水管、排气管和回油管采用独立管接头,通过外围管路连接形成回路,外围管路连接与布置,使得管路连接装配效率低,成本高,同时管路连接的可靠性不易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各缸之间亦需要单独管路,外围管路连接占用更多的空间,不利于发动机紧凑及轻量化设计,容易与其它零件干涉而且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外围管路连接与布置带来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气缸盖组件,包括气缸盖,所述气缸盖内部凹陷形成冷却道、排气道和回油道,所述冷却道、所述排气道和所述回油道彼此独立设置且互不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组件,将冷却道、排气道和回油道设置于缸盖内部,取消了外围管路的设置,一方面,对缸盖进行集成化设计,有利于发动机紧凑设计和轻量化,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盖包括多个盖本体,每一所述盖本体内均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
多个所述第一空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冷却道;
多个所述第二空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排气道;
多个所述第三空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回油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空腔、相邻的所述第二空腔和相邻的所述第三空腔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冷却道均为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排气道均为直线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空腔和所述回油道均为折线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汇流管,所述汇流管上设置有出水口、排气口和回油口;
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却道连通;
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道连通;
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油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却道、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道和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回油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气缸盖组件,还包括发动机壳体、气门机构、曲轴传动机构和曲轴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与上述气缸盖组件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28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层降板施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氧压机气阀顶丝专用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