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机正极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2806.1 | 申请日: | 2019-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9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单龙江;张大伟;王雅南;牛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陕向辉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机 正极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正极保护套。它解决了如何使汽车电机发电机上的正极线缆与正极端子进行防护,避免与掉落的易燃物、油品或其他金属发生接触等技术问题。本发电机正极保护套包括两端贯穿的套筒,套筒的一端设有顶部具有顶板且底部为敞口的盖体,套套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缺口,且套筒具有位于缺口两侧的挡板,所述缺口贯穿套筒上靠近盖体的端面并与盖体内的腔室相连通,每块挡板上均开设有与缺口连通使得套筒能在挡板处进行弯折的缺口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正极线缆上裸露的金属部分包裹避免与掉落的易燃物、油品或其他金属发生接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正极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汽车的BSG系统中使用的电压是48V,属于高电压,其发电机正极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避免因高电压引起的汽车自燃事故的发生。由于线束与发电机上的正极接线端子之间通过螺栓螺母进行连接,导致金属裸露,需要在裸露部分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裹。现有的保护方案通过塑料护盖通过卡爪结构,勾住线束上线束端子的两侧,由于正极线缆的一部分是有绝缘材料进行包裹,在需要连接的端部是有一截线缆是没有绝缘塑料进行包裹的,所以在正极线缆与发电机接线端子连接后没有被绝缘材料包裹的线缆会裸露在外,无法避免金属端子与易燃物、油品或其他掉落的金属接触,有自燃烧车的风险存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电机正极保护套,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汽车电机发电机上的正极线缆与正极端子进行防护,避免与掉落的易燃物、油品或其他金属发生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发电机正极保护套,包括两端贯穿的套筒,套筒的一端设有顶部具有顶板且底部为敞口的盖体,套筒位于顶板下方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缺口,且套筒上具有位于缺口两侧的挡板,所述缺口贯穿套筒上靠近盖体的端面并与盖体内的腔室相连通,每块挡板上均开设有与缺口连通使得套筒能在挡板处进行弯折的缺口槽。
由于本发电机正极保护套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其套接在正极线缆上,然后将正极线缆与发电机接线端子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正极线缆与发电机接线端子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将盖体抬起或者将正极线缆穿出盖体外后进行,此时缺口槽的开口大小会变大。通过缺口槽的设置使盖体不对正极线缆与发电机接线端的连接装配产生干涉的问题。正极线缆的本身是有绝缘材料进行包裹,在需要连接的端部是有一截正极线缆是没有绝缘塑料进行包裹的,所以正极线缆与发电机接线端子连接后没有被绝缘材料包裹的线缆会裸露在外。通过在正极线缆先套设本发电机正极保护套,然后等正极线缆与发电机接接线端子完成装配后,电机正极保护套上的盖体盖扣在发电机的接线端子上时,其套管能将正极线缆裸露的部分也进行包裹,挡板能够补偿缺口面积,避免正极线缆上裸露与掉落的易燃物、油品或其他金属发生接触。
在上述的发电机正极保护套,顶板上具有朝外侧凸起的避让块,避让块内具有与盖体内部相通的避让腔。正极线缆与发电机接线端子完成装配后螺栓和螺母等部件会凸出,通过避让块和避让腔能够避免盖体与其发生干涉的同时,尽量采用最少的耗材。
在上述的发电机正极保护套,所述盖体还包括与顶板相连的侧板一和侧板二,侧板一和侧板二分别位于套筒的两侧与其轴线平行,侧板一和侧板二靠近套筒的一端均设有朝盖体内侧设置的限位翻边。通过限位翻边一方面能够在盖体盖合在发电机接线端子上后对发电机正极保护套的位置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增加发电机正极保护套对发电机接线端子和正极线缆包裹的面积,进一步的避免发电机接线端子和正极线缆与掉落的易燃物、油品或其他金属发生接触。
在上述的发电机正极保护套,所述侧板一与侧板二之间设有侧板三,侧板三位于顶板的上远离套筒的一端。侧板一、侧板二和侧板三围合形成盖体对电机接线端子和正极线缆包裹,避免与掉落的易燃物、油品或其他金属发生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2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加速度过载继电器
- 下一篇:吊具控制系统和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