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红外气体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60663.0 | 申请日: | 2019-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1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发;马小玲;王国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思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18 | 分类号: | G01N21/3518;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红外 气体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气体分析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红外气体分析仪,包括储存筒,储存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储存筒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活塞板,活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块,储存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盒,缓冲盒的内侧壁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内壁与储存筒内侧壁固定连通,缓冲盒的内顶壁开设有清理口,清理口的内壁贯穿并延伸至缓冲盒上表面,清理口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钮,缓冲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该新型红外气体分析仪,通过设置储存筒,储存筒的表面设置有进气装置,从而使本装置具有处理进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中叶室的空气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气体分析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红外气体分析仪。
背景技术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使一种基于气体对红外光吸收的郎伯--比尔吸收定律,采用国际上最新的NDIR技术,如电调制红外光源、高灵敏度滤光传感一体化红外传感器、高精度前置放大电路、可拆卸式镀膜气室,局部恒温控制技术等,实现不同浓度、不同气体(SO2、NOX、CO2、CO、CH4等)的高精度连续检测装置。
尤其在植物生命活动的研究中,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因为具有灵敏度高、反应迅速、操作方便、可进行活体检测和持续检测的特点而受到广泛运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一般包括薄膜微音器、检测室、放大器、滤波室、切光片、同步电机和叶室等。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工作过程中,叶室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以便测量。这些通入的空气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过滤空气中的杂物、增加空气湿度和使空气进入叶室时比较平和。这些在野外作业中尤为重要,而目前很多红外气体分析仪对于进入叶室的空气仅仅做了过滤,去除空气中的杂物,这还远远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的红外气体分析仪对于进入叶室的空气仅仅做了过滤处理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红外气体分析仪。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红外气体分析仪,包括储存筒,所述储存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储存筒的内壁滑动插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储存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盒,所述缓冲盒的内侧壁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内壁与储存筒内侧壁固定连通,所述缓冲盒的内顶壁开设有清理口,所述清理口的内壁贯穿并延伸至缓冲盒上表面,所述清理口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缓冲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缓冲盒的内侧壁滑动插接有功能环,所述功能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缓冲片,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上表面均与功能环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缓冲盒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为软管,所述对接管的内壁贯穿并延伸至缓冲盒内侧壁,所述对接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对接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衔接管,所述储存筒的表面设置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泵。
优选地,所述气泵的表面与储存筒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与储存筒内底壁固定连通,所述气泵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有进气管。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湿盒,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加湿盒内部。
优选地,所述加湿盒的上表面开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的内壁贯穿并延伸至加湿盒内顶壁,所述注水口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球,所述密封球的表面与第二限位环内壁滑动插接,所述加湿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管。
优选地,所述限位管的内壁与注水口内壁固定连通,所述加湿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管,所述加湿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加湿盒表面,所述注入管的一端与过滤管内壁固定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思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思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60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