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逆变焊机的双电压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2037.7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3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邹罗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卫节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沿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变焊机 电压 转换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焊机的双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压反馈输入电路、电压采样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其中,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光耦接收器、可控硅控制电路、场效应管控制电路和继电器工作电路。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元件较少,实现了输入电压的自动转换功能,使得电焊机电源在各个电压之间进行有效调整,填补了工业焊机领域在自动电压转换电路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逆变工业电焊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焊机的双电压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提高,对产品的多元化,智能化需求更高。然而在逆变电焊机领域更需要一种工业用电和民用用电需求的双电源焊机解决方案;在工业型逆变电焊机315A以上机型使用民用用电220V难以控制,如何能够控制主变压器原边匝比自动切换,从而达到不管在工业用电AC380V还是民用用电AC220V都可以满足焊接的需求,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倍压整流控制方式只能做到200A以下,而且控制起来繁琐成本高,如何做到大电流315A以上机型,解决滤波电容发热、容量大,成本高等难题,对现代工业技术的研究有指导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焊机的双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电压反馈输入电路、电压采样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其中,
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光耦接收器、可控硅控制电路、场效应管控制电路和继电器工作电路,所述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5、电阻R18、电阻R19、可控硅元件Q5和电容C7,可控硅元件Q5的控制端连接电阻R19与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9与电容C7并联,可控硅元件Q5的阴极端连接电阻R19与电容C7的另一端,并同时与信号网络地GND连接;所述场效应管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5、电阻R6、电阻R8、二极管D2、电容C3、电容C4和场效应管Q3,直流24V电压连接电阻R2,电阻R2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容C3和电容C4与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R6、R8与Q3控制端G极相连,C3、C4、R8、Q3漏极同时连接信号网络地线GND;所述继电器工作电路包括电磁继电器K1、二极管D5和电阻R35,电磁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D5,二极管D5的阳极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35一端与电磁继电器K1和二极管D5阴极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与直流24V电压相连;所述光耦接收器的受光端连接电阻R15和电阻R18,另一端连接直流24V电压。
优选地,所述直流电压反馈输入电路包括直流进线正端子DC+、直流进线负端子DC-、电容C1、电容C2、电阻R4和电阻R7,所述直流进线正端子DC+连接在电容C2的正极和电阻R4的一端;直流进线负端子DC-连接电容C1的负极和电阻R7的一端,电容C1与电容C2串联,电阻R4与电阻R7串联。
优选地,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Z1-Z8、电阻R9-R13、电阻R16、滤波电容C5和C6、二极管D3、热敏电阻RT2和光耦发射器,稳压二极管Z1-Z7依次首尾串联,其中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连接到直流进线正端子DC+,稳压二极管Z7的阳极连接电阻R9进行串联,电阻R9-R13依次串联连接到光耦发射器的发光回路端,滤波电容C5和C6和二极管D3分别与光耦发射器并联,稳压二极管Z8的阴极与电阻R12和R13连接,Z8的阳极连接直流进线负端子DC-,热敏电阻RT2与电阻R16串联后与光耦发射器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电磁继电器触点方式切换主变压器原边匝比,当焊机输入AC220V时,通过减少原边匝比使焊机输出电压得到提高,满足焊接需求;当焊机输入AC380V时,通过增加原边匝比使焊机得到相等的输出电压,解决了因民用用电在工业用电领域不能焊接的问题,降低了焊接回路中滤波电容的容量和发热问题,并改善了主变压器原边电流的纹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2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