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立式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51767.5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8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纪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叶小勤 |
地址: | 323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饱和 聚酯树脂 新型 立式 冷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立式冷凝装置,包括立式冷凝柱,立式冷凝柱包括上塔和下塔,下塔的顶部设置有有鲍尔环填料,下塔下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热蒸汽入口,下塔的底部设置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与下塔连通,所述上塔中竖直设置有纵截面呈L形的隔板,上塔通过隔板分成二元醇冷凝室和水蒸汽冷凝室,二元醇冷凝室和水蒸汽冷凝室的顶部相互连通,二元醇冷凝室中设置有第一冷凝盘管,第一冷凝盘管中流通有第一冷却介质,水蒸汽冷凝室中设置有第二冷凝盘管,第二冷凝盘管中流通有第二冷却介质,水蒸汽冷凝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部件精简、结构简单,提高了二元醇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立式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时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二元醇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优异的耐热、耐寒、耐化学药品性和介电性能,它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反应釜里进行缩聚反应然后再通过稀释釜里添加苯乙烯单体进行稀释、冷却、过滤盒和称量灌装制得的成品。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二元醇的回收率一直困扰着诸多的企业,目前广泛使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冷凝装置包括立式冷凝柱和卧式冷凝管,这种装置部件多,结构复杂,并且对二元醇的回收利用率差,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二元醇回收利用率高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立式冷凝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立式冷凝装置,包括立式冷凝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冷凝柱包括上塔和下塔,所述下塔的顶部设置有鲍尔环填料,所述下塔下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热蒸汽入口,所述下塔的底部设置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与下塔连通,所述上塔中竖直设置有纵截面呈L形的隔板,所述隔板与上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塔通过隔板分成二元醇冷凝室和水蒸汽冷凝室,所述水蒸汽冷凝室通过隔板的短边与上塔内壁相互配合与下塔隔绝,所述二元醇冷凝室与下塔连通,所述二元醇冷凝室和水蒸汽冷凝室的顶部相互连通,所述二元醇冷凝室中设置有第一冷凝盘管,所述第一冷凝盘管中流通有第一冷却介质,所述水蒸汽冷凝室中设置有第二冷凝盘管,所述第二冷凝盘管中流通有第二冷却介质,所述水蒸汽冷凝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立式冷凝装置时,热蒸汽通过下塔的热蒸汽入口进入下塔,并由下塔底部逐渐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热蒸汽通过鲍尔环填料,在通过鲍尔环填料的过程中热蒸汽里的一部分二元醇冷凝回流,回流的一部分二元醇落入下塔底部经由回流管道回收利用,同时热蒸汽继续上升进入二元醇冷凝室中,二元醇冷凝室里的第一冷凝盘管中的第一冷却介质的温度介于二元醇沸点之下和水沸点之上,在热蒸汽流经二元醇冷凝室的过程中,热蒸汽中剩下的二元醇蒸汽与第一冷凝盘管中的第一冷却介质交换热量并冷凝回流,回流的二元醇落入下塔底部经由回流管道回收利用,热蒸汽中的水蒸汽则继续上升,并由二元醇冷凝室顶部进入水蒸汽冷凝室,水蒸汽冷凝室里的第二冷凝盘管中的第二冷却介质的温度低于水蒸汽沸点,在水蒸汽流经水蒸汽冷凝室的过程中,水蒸汽与第二冷凝盘管中的第二冷却介质交换热量并冷凝,冷凝后的水落入水蒸汽冷凝室的底部并经由出水口流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部件精简、结构简单,通过鲍尔环填料与二元醇冷却室相互配合提高了二元醇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元醇冷凝室中设置有若干折流板,若干折流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上塔内壁上和隔板外侧壁上,若干折流板均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立式冷凝装置时,热蒸汽上升进入二元醇冷凝室后,二元醇冷凝室中的若干折流板能对热蒸汽产生阻碍,以延长热蒸汽在二元醇冷凝室中的停留时间,从而使热蒸汽中的二元醇更充分的冷凝回流,同时冷凝在折流板表面的二元醇能够沿倾斜的折流板滑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折流板进一步增加了二元醇的回收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纪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纪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51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