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46245.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33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广;赵磊;张树磊;张常友;陈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盛高科模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热切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其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和上模连接处形成主流道、浇口和型腔,所述主流道通过浇口与型腔相连通,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对应主流道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下表面与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该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通过切刀、液压伸缩杆、垫块、主流道、浇口和型腔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浇口的原料进行切断时,可以直接控制液压伸缩杆伸长带动切刀向上移动对原料进行切断,实现左端原料与右侧成品之间的分离,从而可以防止脱模后手动进行切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切口处的光滑,同时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报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塑零件产品,一般在完成注塑脱模后,产品上均附带有浇口料柄,然后通过手工刀削或者工装工具将浇口料柄切除,不论是手工刀削还是工装工具切除浇口,均会给造成产品质量降低,同时手动操作切口可能出现毛边或是切削位置不同,影响产品美观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解决了注塑零件在脱模后手动将浇口料柄切除,操作过程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降低,同时切口处毛边影响美观,需要将产品报废,造成不必要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和上模连接处形成主流道、浇口和型腔,所述主流道通过浇口与型腔相连通,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对应主流道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下表面与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伸缩杆的顶端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置在通槽内壁,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切刀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对应主流道的位置设置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在通槽内壁的右侧面。
优选的,所述切刀的右侧面为平面设置,所述切刀的左侧面为阶梯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浇口的直径小于主流道,所述切刀的高度大于主流道的高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通过切刀、液压伸缩杆、垫块、主流道、浇口和型腔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浇口的原料进行切断时,可以直接控制液压伸缩杆伸长带动切刀向上移动对原料进行切断,实现左端原料与右侧成品之间的分离,从而可以防止脱模后手动进行切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切口处的光滑,同时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报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浪费。
2、该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通过设置垫块,切刀向上可以与垫块接触,保证切割效果的同时,防止切刀对主流道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可以保证连接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旋转和倾斜的情况,从而可以保证切刀对原料和成品之间切断过程的稳定。
3、该注塑模具模内热切机构,通过设置切刀的右侧面为平面设置,切刀左侧面为阶梯状设置,切刀向上对原料进行切断时,可以将原料向左稍微推动,增大原料与成品之间的缝隙,防止原料与成品之间被切断后出现重新粘接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切刀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盛高科模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盛高科模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46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