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灯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36792.6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7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孙世向;刘飞;邓荣鸿;姜建;张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1/30 | 分类号: | B60Q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尾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尾灯,包括:壳体,导光条和发光单元,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所述导光条,所述导光条两端设有线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导光体反射出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光电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尾灯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设计方式主要有:①采用雾化材料后面直接摆放多颗光源的方式,这种方式制造成本高,且设计时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影响整车的造型美观;②采用一根导光条,从两端入光在两端入光处做亮斑遮挡,从而损失贯穿式尾灯的亮区长度,也影响与固定端灯具的贯穿衔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本专利所解决的问题是以低成本及较小安装空间来实现汽车尾灯的贯穿效果,随着汽车车灯法规的完善,贯穿式尾灯出现的越来越多,传统的方案是在雾化材料后面直接摆放多颗光源,通过光的直射来实现;本专利是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方式,采用颗数少的光源,从贯穿式尾灯中部往两端利用导光条进行光线的折反射,加上遮挡板的作用来挡住光源直射光,从而实现尾灯位置灯贯穿并达到整体发光均匀的效果,并与固定端LED灯达到贯穿的完美衔接,较传统方式具有更低成本,更小的空间需求,以及更好的贯穿式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灯及汽车,壳体,导光条和发光单元,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所述导光条,所述导光条两端设有线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导光体反射出壳体。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雾化板,所述雾化板嵌入设置在壳体上,且设在导光条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导光条向所述雾化板方向弯曲,所述雾化板为有一定浓度的半透明光扩散材料PC或PMMA。
优选地,所述导光条包括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所述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在弯曲处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光条的一面为设有锯齿。
优选地,所述导光条的锯齿面与所述导光条所成角度为θ,所述角度θ的大小依据导光条的光传播方向设定。
优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包括LED灯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LED灯,所述LED灯为一个。
优选地,所述导光条与所述线路板间存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导光条接触处设有遮挡板。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尾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车灯贯穿式尾灯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车灯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车灯的其他装配结构;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车灯的导光条的其他形式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尾灯,包括:壳体,导光条和发光单元,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所述导光条,所述导光条两端设有线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导光体反射出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6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便利式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高度集成一体化多功能五参数测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