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艾灸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6311.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4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祥一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663000 云南省文山***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艾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艾灸仪,包括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顶部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工作盒体,所述工作盒体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板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呈水平设置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接有变速器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顶端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所述蜗轮蜗杆中的蜗轮中心通过平键连接有转轴。本实用新型可无需手动操作,为患者提供方便,从而便于全方位对患者进行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设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电动艾灸仪。
背景技术
目前,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一种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保健治病的自然疗法,具有局部刺激、调节经络、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在艾灸过程中,传统为医师手持艾条操作,长时间易疲劳,既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质量,又费时费力。并且中医理论上,在艾灸过程中治疗者毛孔被打开,需要无风环境,以避免寒气入侵;但是艾条燃烧会产生特殊的烟气,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影响舒适性和使用效果。
目前,艾灸技术的实施一般是通过医师手工完成的,针对施灸者来说,一般是通过持续性手动操作来完成,一套常见的艾灸实施过程一般要耗时半个多小时,对于施灸者来说,耗时耗力,压力也非常大,对于被施灸者来说,在耗费时间的同时其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并不能达到较好的保健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电动艾灸仪,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艾灸仪,包括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顶部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工作盒体,所述工作盒体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工作盒体的内底板上,所述底座的底板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呈水平设置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依次贯穿连接有变速器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顶端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所述蜗轮蜗杆中的蜗轮中心通过平键连接有转动轴。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远离所述变速器的一侧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中心与所述旋转轴的顶端呈穿插连接,且所述凸耳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底板上表面呈焊接方式固定。
优选的,所述蜗轮蜗杆远离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依次贯穿有两个固定件,两个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壁均对应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的两个侧面板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工作盒体外壁上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蜗轮蜗杆的一端连接有可弯曲连接杆,所述可弯曲杆贯穿所述工作盒体顶端外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夹持件,且所述可弯曲连接杆与所述工作盒体顶端外壳体相连接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底端设有防烫网,所述防烫网的底部连接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设为空心结构,所述连接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防烫网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夹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祥一,未经孔祥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6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