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泡制功夫茶的多功能镊子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33922.0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邹金美;张国广;康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9/02 | 分类号: | B25B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张素斌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泡制 功夫茶 多功能 镊子 | ||
一种用于泡制功夫茶的多功能镊子,涉及茶艺领域,包括镊头、镊柄和镊尾,镊头位于镊柄的前端,镊尾位于镊柄的后端,还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于镊柄上,夹持结构包括立柱和夹具,所述立柱的下端与镊柄连接,立柱的上端向侧面延伸连接夹具,所述夹具为向内凹的凹弧状结构;操作方便,安全卫生,可避免镊子进入到茶盅内污染茶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泡制功夫茶的多功能镊子。
背景技术
功夫茶是目前中国南方大部分省市都非常盛行的一种传统的泡茶技艺方法,尤其是福建和广东省内的民众,喝茶基本采用功夫茶的泡茶方法。日常功夫茶泡制过程中有一个高温烫洗盖碗(或小茶壶)和茶盅的程序,一般用镊子捏着盖碗(茶壶)和茶盅的边缘用沸水进行冲洗用于温壶和清洁消毒;茶泡好后将茶汤倒进茶海,用茶海(又称公道杯)将泡好的茶分装到小茶盅(又称品茗杯)中,为免于烫伤或卫生考虑(泡茶人一般不用手直接接触已经用沸水烫洗过的小茶盅,以示卫生或对品茗客人的尊重),一般也是用镊子镊着装有茶汤的茶盅的杯壁呈送给客人进行品饮。因此,功夫茶泡制中镊子是必备的工具。
目前,功夫茶使用的镊子均是普通的平头或弯头镊子,这种镊子在开水烫杯或烫壶环节使用中方便灵活,很好地保护泡茶人免于被烫伤。但因为普通镊子结构的局限,小茶盅中倒入茶汤后,在镊取装有茶汤的小茶盅呈送饮给客人时,为保证镊取茶盅不至于滑落,镊子的一个镊柄的镊头部分通常会浸入到茶汤中,与另一个镊头配合从小茶盅的一侧杯壁处镊紧才能将茶盅夹起来呈送给品茗人。然而,镊头的部分浸入到茶汤中容易让品茗的客人有一种不卫生的感觉;另外,如果镊头的制作材质不好,某些化学成分可能会溶解到较热的茶汤中或与茶汤发生化学反应,或如果镊头受到污染,镊头浸入到茶汤中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泡制功夫茶的多功能镊子,操作方便,安全卫生,可避免镊子进入到茶盅内污染茶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泡制功夫茶的多功能镊子,所述镊子包括镊头、镊柄和镊尾,镊头位于镊柄的前端,镊尾位于镊柄的后端,还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于镊柄上,夹持结构包括立柱和夹具,所述立柱的下端与镊柄连接,立柱的上端向侧面延伸连接夹具,所述夹具为向内凹的凹弧状结构。
所述夹具朝向镊柄的前端。
所述立柱设于镊柄的中间。
所述立柱和夹具一体成型。
所述镊子一体成型,或夹持结构的立柱与镊柄的上端面焊接连接。
所述镊子为弯头镊子。所述夹持结构位于镊柄上的位置与弯头镊子的弯头方向相反。
所述夹具的夹持面设有防滑条纹和防滑凸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镊子的材质为金属或竹制。所述镊子的材质为不锈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镊柄中间设有夹持结构专用于夹取茶盅,在使用该夹持结构夹取盛有茶汤的茶盅的时候,镊子的任何部位均不会浸入到茶汤中,减少茶汤被污染的概率,使品茶者有更好的品茶体验。
2、本实用新型将夹持结构与弯头镊子的弯头方向相反设置,当使用弯头镊子的镊头进行开水烫杯或烫壶环节时,可避免夹持结构触碰到茶具,当使用夹持结构夹取盛有茶汤的茶盅时,也可避免镊头碰触到茶盅,二者独立使用,操作方便,不会受到任何干扰,使用感佳。
3、本实用新型将夹持结构的夹具朝向镊柄的前端,即和镊头方向相同,在使用时,操作顺手,用镊柄即可将夹具闭合或松开,不需要倒手在镊柄的前端操作,使用极其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南师范大学,未经闽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33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绿化用林木修剪工具
- 下一篇: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