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7559.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6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索青博;杨东;张建华;丁林;杨超;赵杰;尤闯;陈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2 | 分类号: | E02D5/72;E02D5/5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混凝土 空心 | ||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具体涉及建筑施工装置的技术领域。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包括台座和桩帽,所述台座由四块钢板围合形成矩形方框,所述台座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开有供桩身连接的通孔;所述桩帽采用四根第一钢筋围合形成四棱锥形,四根所述第一钢筋的自由端设置在台座内,四根所述第一钢筋的连接端内包覆有四棱锥形的钢帽,所述钢帽的尖端贯穿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还贯穿桩帽的一端,所述台座、桩帽和钢帽共同围合的区域内填充有混凝土。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爆桩及桩身断裂的问题,可用于建筑施工的基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迅猛发展,具有控制沉降要求的建(构)筑物日益增多,基础埋深亦越来越深,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工程的地下结构问题一般采用桩基的形式来解决,这种承受竖向力的桩称为。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桩具有桩身质量好、工程造价低、施工绿色环保、桩身检测方便、可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在建筑工程桩基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桩基首选桩型。其用于建筑桩基时在有效预压应力范围内桩身不会出现裂缝,预应力钢筋保护较好,能较好的发挥桩身强度,提高桩身承载力。
目前,常规的因其未封底,土层会进入管桩内腔,随着进入管桩的土越来越多,到一定程度时泥土便不再进入,形成“土塞效应”,而此类效应易引起爆桩及桩身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以解决现有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爆桩及桩身断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包括台座和桩帽,所述台座由四块钢板围合形成矩形方框,所述台座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开有供桩身连接的通孔;所述桩帽采用四根第一钢筋围合形成四棱锥形,四根所述第一钢筋的自由端设置在台座内,四根所述第一钢筋的连接端内包覆有四棱锥形的钢帽,所述钢帽的尖端贯穿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还贯穿桩帽的一端,所述台座、桩帽和钢帽共同围合的区域内填充有混凝土。
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桩尖与桩身借助连接板上的通孔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接在一起,桩尖与桩身连接时保持轴线重合。在打桩过程中,桩尖借助其内的混凝土和钢帽来加快打桩的效率;在打桩过程中遇到坚硬地层时,钢帽能提供自身的形变来抵消部分冲击力,并且借助桩尖内的混凝土和钢帽能将冲击力均匀的传递至桩身上,避免了桩身断裂或爆庄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的强度采用C60及以上高标号。通过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来提高桩尖的强度,从而加快打桩的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内连接有多根第三钢筋。
进一步的,每根所述第三钢筋的一端均弯曲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借助第三钢筋与桩身内的混凝土将桩身与桩尖连接在一起,并借助第三钢筋的弯曲设置来提高连接的强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减少断桩机率,增加桩施打时对土层的穿透能力;2、打桩过程中避免造成桩头破坏及桩身倾斜的问题,并能较好地进入持力层;3、平衡桩端应力,桩可视作相对均质材料,基桩在进入土层的过程中,基桩的入土端在桩锤的冲击力、基桩的自重力和土层反力共同作用下,会承受到非常复杂的应力作用,且各部位的大小不尽相同,加了桩尖后,使得桩身与土层之间加入了强度足够的介质,作用力通过桩尖中和后再相对均匀传到桩身上,避免桩身因局部应力过大而被破坏的情况;4、在打桩过程中,桩尖的钢帽通过自身变形来吸收部分冲击力,使桩身不被破坏;并在地质土层突变时,不会使巨大的冲击能直接作用于桩身上,有效的减少爆桩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7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总线电平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变压机微型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