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电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4609.0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9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杨波;覃明鲜;李小艳;卢刚;甘士;郭爱军;胡跃明;刘海明;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瑞谷光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赵君兰 |
地址: | 5238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电极装置,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下驱动装置、中间连接件和上驱动装置,下驱动装置能够带动中间连接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相对基座往复移动,上驱动装置安装在中间连接件上;管座位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利用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中分别对应的夹持件与驱动件相互作用,将管座进行定位,一个夹持件对应一个驱动件的驱动,使得管座两侧的夹持机构实现单独驱动定位,使得操作人员控制方便,控制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极装置中,通常管座的定位夹持都是由一个气缸驱动位于管座两侧的两个夹持件对管座进行夹持定位,但是这样的结构带来的不便在于:一个气缸需要同时控制两个夹持件才能实现定位管座,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控制不便捷,若其中一个夹持件出现故障,则不能实现定位管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控制夹持件更为便捷的下电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下电极装置,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下驱动装置、中间连接件和上驱动装置,所述下驱动装置能够带动中间连接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相对基座往复移动,所述上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中间连接件上,所述上驱动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均包括夹持件和对应的驱动件,两个所述夹持件能够在其对应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运动从而能够夹持住管座。
其中,两个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管座的一侧均设有定位所述管座的凹槽,或者其中一个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管座的一侧设有定位所述管座的凹槽。
其中,所述凹槽为V形或者弧形。
其中,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便于管座插入的电极定位块,部分所述夹持件朝向所述电极定位块的上表面延伸。
其中,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有夹持安装块,夹持件连接在所述夹持安装块的上表面,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对应每一所述夹持安装块的位置均连接有夹片轨道,所述夹持安装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片滑块,所述夹片滑块能够在所述夹片轨道上往复滑动。
其中,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下驱动装置的上表面,所述上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连接有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下往复移动的升降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为U形板,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安装块和能够带动所述升降安装块上下往复移动的升降导轨,所述升降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所述升降导轨位于所述U形板的侧板和所述升降安装块之间。
其中,所述升降导轨为交叉滚珠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管座位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利用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中分别对应的夹持件与驱动件相互作用,将管座进行定位,一个夹持件对应一个驱动件的驱动,使得管座两侧的夹持机构实现单独驱动定位,使得操作人员控制方便,控制便捷。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电极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电极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瑞谷光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瑞谷光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46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电子负载外壳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焊网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