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氮-无机磷复合污染地下水的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23980.5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8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夏晖;黄国鑫;田梓;季国华;朱文会;伍思扬;陈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11250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亚南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区 地下水 无机磷 氨氮 水流路径 修复装置 去除 本实用新型 复合污染 沉淀池 好氧池 吸附池 厌氧池 水力 停留 曲折 | ||
1.一种氨氮-无机磷复合污染地下水的修复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流板,靠近所述厌氧池的池壁并与其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厌氧池内,以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池壁间形成第一导流区;
第一共用池壁、第一通孔及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共用池壁设置于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厌氧池或缺氧池的池顶设置于所述第一共用池壁上以连通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所述第二导流板靠近所述第一共用池壁并与其间隔设置于所述缺氧池内,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缺氧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缺氧池的池底存在间隙,以使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一共用池壁间形成第二导流区;
第二共用池壁、第二通孔及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二共用池壁设置于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缺氧池或好氧池的池顶设置于所述第二共用池壁上以连通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第三导流板靠近所述第二共用池壁并与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好氧池内,所述第三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好氧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好氧池的池底存在间隙,以使所述第三导流板和第二共用池壁间形成第三导流区;
第三共用池壁、第三通孔及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三共用池壁设置于所述好氧池和沉淀池之间,所述第三通孔靠近所述好氧池或沉淀池的池顶设置于所述第三共用池壁上以连通所述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第四导流板靠近所述第三共用池壁并与其间隔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内,所述第四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底存在间隙,以使所述第四导流板和第三共用池壁间形成第四导流区;
第四共用池壁、第四通孔及第五导流板,所述第四共用池壁设置于所述沉淀池和吸附池之间,所述第四通孔靠近所述沉淀池或吸附池的池顶设置于所述第四共用池壁上以连通所述沉淀池和吸附池,所述第五导流板靠近所述第四共用池壁并与其间隔设置于所述吸附池内,所述第五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吸附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吸附池的池底存在间隙,以使所述第五导流板和第四共用池壁间形成第五导流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与好氧池的池壁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共用池壁平行设置;
所述第三导流板与第二共用池壁平行设置;
所述第四导流板与第三共用池壁平行设置;
所述第五导流板与第四共用池壁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第一直段和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直段一端与所述厌氧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第一倾斜段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相对于所述第一直段靠近所述第一共用池壁倾斜;
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第二直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直段一端与所述缺氧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第二倾斜段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段相对于所述第二直段靠近所述第二共用池壁倾斜;
所述第三导流板包括第三直段和第三倾斜段,所述第三直段一端与所述好氧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第一倾斜段连接,所述第三倾斜段相对于所述第三直段靠近所述第三共用池壁倾斜;
所述第四导流板包括第四直段和第四倾斜段,所述第四直段一端与所述沉淀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第四倾斜段连接,所述第四倾斜段相对于所述第四直段靠近所述第四共用池壁倾斜;
所述第五导流板包括第五直段和第五倾斜段,所述第五直段一端与所述吸附池的池顶连接,相对端与所述第五倾斜段连接,所述第五倾斜段相对于所述第五直段远离所述第四共用池壁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区的长度h1与所述好氧池的长度H1之比(5-7):20;
所述第二导流区的长度h2与所述沉淀池的长度H2之比(5-7):20;
所述第三导流区的长度h3与所述好氧池的长度H3之比(5-7):20;
所述第四导流区的长度h4与所述沉淀池的长度H4之比(5-7):20;
所述第五导流区的长度h5与所述吸附池的长度H4之比(5-7):2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的容积比为1~2:1~2:1~2:1~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未经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239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漆废水回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