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桃红颈天牛引诱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17386.5 | 申请日: | 2019-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0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崔丽贤;李永红;王召元;常瑞丰;陈湖;刘国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M1/14 | 分类号: | A01M1/14;A01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京京 |
| 地址: | 0666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桃红 天牛 引诱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桃红颈天牛引诱装置包括:诱集桶、黏虫带、挥发管、钢丝挂绳、窗口、橡胶板、支撑棍、套筒和诱捕口。所述引诱装置具有延长引诱时间,增强引诱桃红颈天牛的效果,诱杀率高,特异性强、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对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的桃红颈天牛成虫均有很好的引诱效果,可以降低桃红颈天牛的种群数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桃红颈天牛引诱装置。
背景技术
蛀干害虫的危害给桃果的生产带来惨重的损失,桃红颈天牛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别名红颈天牛、铁炮虫、哈虫,是一种危害桃、樱桃、苹果、梨等果树的蛀干害虫。对等桃主产区危害日趋加重。桃红颈天牛2a发生1代,跨3a,以幼虫越冬。卵多产在主干及树皮缝中,幼虫由皮层逐渐注入木质部,蛀道弯曲不规则,蛀道全长50~60cm。造成卵和幼虫期人工和化学防治上困难。所以桃红颈天牛成虫期的防控成了防控上的减少虫源的关键时期。幼虫在树干内蛀咬隧道,其危海隐蔽,防治困难,常造成不可逆的毁灭性灾害。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寿命,已给果树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传统的防治桃红颈天牛主要是人工铺杀和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方法复杂,毒性较大,耗时费工,严重污染了环境。且很容易杀伤天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现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0920487.9公开一种防治桃红颈天牛的捕杀工具,包括刚性把手、刚性钩杆以及综合捕杀器或虫卵铲除器,钩杆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综合捕杀器或虫卵铲除器可拆卸连接,其中,综合捕杀器用于钩开树皮、捕杀在树干基部羽化的天牛成虫以及在木栓层、皮层或韧皮部危害的天牛幼虫,虫卵铲除器用于捕杀天牛成虫所产的卵。本实用新型的捕杀工具一体多用,功能全面,能够实现捕捉成虫、击杀卵和初孵幼虫以及钩杀幼虫的多种功能;而且,各部件可拆卸和组装,方便携带,在田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便于灵活操作,可有效提高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另外,捕杀幼虫和卵时对树体的伤害较小,能最大作用的发挥杀虫效果,但是没有提出一种桃红颈天牛引诱装置。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529421.4公开了一种防治桃红颈天牛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黄粉虫作为繁殖寄主,在气温26℃、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接蜂,3-6天后雌蜂开始产卵,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即可发育成成蜂;B、成虫发生期前,在果园需要防治的区域内,选择数个点或者单株释放成蜂;C、定期清理果树下的蛀屑,适时的补放成蜂。它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直接采用黄粉虫作为繁殖寄主进行管式肿腿蜂繁殖,然后通过繁殖的管式肿腿蜂进行桃红颈天牛的防治,方法简单,避免了传统防治方法所使用的农药对人员造成的毒害和农药引起的果树药害,同时防止化学污染,保护树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保证了果园的生态群落的稳定性,由此能够安全、有效、持久的防治害虫,但是,同样没有提出一种桃红颈天牛引诱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桃红颈天牛引诱装置。
所述引诱装置包括:诱集桶、黏虫带、挥发管、钢丝挂绳、窗口、橡胶板、支撑棍、套筒和诱捕口;诱集桶底部设有引诱物质,诱集桶内侧壁上设有窗口,窗口通过橡胶板贴合密封,橡胶板上切有米字型切口,窗口两边设有平行固定于诱集桶内侧壁的支撑棍,支撑棍一端与诱集桶内侧壁固定连接,黏虫带两端分别设置有套筒,套筒分别套设于支撑棍上,并与设在支撑棍一端与诱集桶内侧壁的固定连接处相接触,黏虫带贴合于诱集桶内壁,挥发管垂直贯穿诱集桶,挥发管上设有诱捕口,钢丝挂绳两端固定在诱集桶上部。
进一步的,钢丝挂绳中部套有橡胶套,橡胶套上设有多个凸起部。
进一步的,诱捕口内设置有软性单向阻挡环,软性单向阻挡环从诱捕口的内壁由外往内逐渐变厚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7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肝胆外科用引流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