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主体以及分体式恒温龙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612672.2 | 申请日: | 2019-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6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荣;石瑞发;张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K11/22;F16L9/19 | 
| 代理公司: | 厦门知人匠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5 | 代理人: | 吴慧敏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恒温 龙头 主体 以及 | ||
1.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由塑芯主体(3)、混合水道(2)以及恒温主体(4)组成;所述塑芯主体(3)由阀芯容置腔(36)、第一进水水路腔(33)及第一混合水路腔(34)组成,所述的阀芯容置腔(36)位于塑芯主体(3)的一侧端部并与第一混合水路腔(34)相互导通,所述的第一进水水路腔(33)及第一混合水路腔(34)沿塑芯主体(3)的轴向平行设置并相互隔离,所述的第一进水水路腔(33)一端与塑芯主体(3)的内壁形成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且所述的塑芯主体(3)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水口(31),该第一进水口(31)与第一进水水路腔(33)相互导通;
所述的第一混合水路腔(34)沿塑芯主体(3)的轴向前后贯通,且第一混合水路腔(34)在邻近第一进水水路腔(33)的开放端一侧形成一缩腔(305),所述的混合水道(2)为前后贯通的管状件(22),其端部形成用于与流量调节阀芯的进水口相互对接的连接座(21),混合水道(2)插入第一混合水路腔(34),其末端延伸至第一混合水路腔(34)的缩腔(305)处,且末端的外壁与缩腔(305)密封设置,连接座(21)套置于阀芯容置腔(36)内且连接座(21)外壁与阀芯容置腔(36)底部留有空余通路(362),从而使混合水道(2)的外壁与第一混合水路腔(34)的内壁形成出水腔(35),所述出水腔(35)与空余通路(362)联通;所述的塑芯主体(3)的外壁至少设有一个出水口(32),该出水口(32)与出水腔(35)相互导通;
所述恒温主体(4)由外壳(40)和内置第二混合水路腔(42)组成,其中第二混合水路腔(42)一端形成与恒温阀芯出水口(53)对接的恒温连接座(43),恒温主体(4)的外壳(40)与第二混合水路腔(42)的另一端外环壁以及恒温连接座(43)的外壁配合形成一环状第二进水水路腔(44),第二进水水路腔(44)在恒温连接座(43)的外沿与恒温主体(4)的外壳(40)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第三进水口(45);所述恒温连接座(43)与外壳(40)进一步形成一恒温阀芯腔(49),所述外壳(40)上设有第二进水口(41),第二进水口(41)与恒温阀芯腔(49)导通;恒温主体(4)与塑芯主体(3)相互连接,塑芯主体(3)的第一进水水路腔(33)与恒温主体(4)的第二进水水路腔(44)相互导通,所述混合水道(2)的管状件(22)与第二混合水路腔(42)相互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当恒温主体(4)与塑芯主体(3)相互连接时,恒温主体(4)的第二混水水路腔插入塑芯主体(3)的第一混合水路腔(34)内,且第二混水水路腔的末端延伸至第一混合水路腔(34)的缩腔(305)处,且末端的外壁与缩腔(305)密封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芯主体(3)与恒温主体(4)相连接的一端外壳(40)设有台阶式缩径(301),所述台阶式缩径(301)其外壁设有凹槽(302)用以套置密封圈(6);恒温主体(4)的外壳(40)套接在台阶式缩径(301)外,利用密封圈(6)实现稳定拼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芯主体其第一混合水路腔(34)利用其内壁一凸沿(314)与第一混合水路腔(34)内壁形成一用于固定混合水道(2)的固定槽(32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芯主体(3),其第一混合水路腔(34)偏心设置于塑芯主体(3)内部因此产生的让位用于放置第一进水水路腔(33);第二混合水路腔(42)相应的偏心设置于恒温主体(4)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恒温龙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芯主体(3)其与恒温主体(4)连接的一端上设有限位结构,同时,恒温主体(4)的对应位置上设有限位条(48),当恒温主体(4)与塑芯主体(3)连接时,限位条(48)卡入限位结构,以确保第一混合水路腔(34)与第二混合水路腔(42)的偏心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126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接式柔性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机械式温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