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拆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9694.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6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康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庚 |
主分类号: | B60C25/02 | 分类号: | B60C2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乡***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拆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拆装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胎拆装装置,包括Y字形结构的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的拆装一体撬杆,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轮胎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支撑座螺纹连接;所述拆装一体撬杆包括中空的杆体、设置在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支撑座一端的端头和套设在所述杆体上的活动衬套,所述活动衬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配合的安装柱;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螺栓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螺栓为T字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轮胎拆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换胎效率。同时还可避免压坏轮圈、撬烂胎唇和内胎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拆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电动车或摩托车的轮胎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常常需要将轮胎拆卸下来,然后在将轮胎安装到轮毂上。虽然在进行维修时常常会用到的电动工具。但只有换轮胎这道工序还是用两把大螺丝刀或两根撬胎棍进行手动拆卸。在拆装时需要慢慢撬动轮胎边缘,使得轮胎边缘与轮毂分离或卡紧,耗时费力,还容易把轮圈压坏,胎唇撬烂,在有内胎时还容易把内胎撬烂,工人在进行拆装时也容易伤到手。
轮圈压坏轻则影响美观顾客不乐意,重则导致轮胎漏气。而胎唇撬烂,轻则漏气留下爆胎的风险,重则导致轮胎当场报废。而对于有内胎的车,内胎撬烂则意味着又得换一次胎,耽误时间,造成经济损失。而现有的扒胎机结构复杂,价格较高,安装受到电力条件影响、操作还复杂,还不支持摩托车、电动车轮胎的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对电动车、摩托车的轮胎进行拆装的轮胎拆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胎拆装装置,包括Y字形结构的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的拆装一体撬杆,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轮胎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支撑座螺纹连接;所述拆装一体撬杆包括中空的杆体、设置在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支撑座一端的端头和套设在所述杆体上的活动衬套,所述活动衬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配合的安装柱;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螺栓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螺栓为T字形结构。
在进行轮胎拆卸时,先将需要拆卸的轮胎进行放气,再将放气后的轮胎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使得轮胎中心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然后调整所述活动衬套的位置,使得所述活动衬套上所设置的所述安装柱的位置与所述轮胎中心孔相对应,同时所述端头位于轮胎与轮毂之间的位置。再将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轮胎中孔后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利用所述固定螺栓将轮胎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再利用工具把远离所述支撑座一侧的轮胎边撬到所述端头上,转动所述杆体,带动所述端头转动,所述端头在转动过程中将轮胎边缘挑起,使得远离所述支撑座一侧轮胎边缘与轮毂分离。最后再将靠近所述支撑座一侧的轮胎边缘撬到所述端头上,再次转动所述杆体,使得所述轮胎彻底与所述轮毂分离。上述利用的工具例如螺丝刀、棍子等。
当需要安装轮胎时,先将轮毂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使得轮胎中心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再将未充气的轮胎放置再所述轮毂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端。然后调整所述活动衬套的位置,使得所述活动衬套上所设置的所述安装柱的位置与所述轮胎中心孔相对应,同时所述端头位于轮胎与轮毂之间的位置。再将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轮胎中孔后插入所述安装孔内,利用所述固定螺栓将轮胎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再利用工具把靠近所述支撑座一侧的轮胎边按压到所述端头下方,转动所述杆体,带动所述端头转动,所述端头在转动过程中将轮胎边缘压下,使得靠近所述支撑座一侧轮胎边缘与轮毂卡紧。最后再将靠近所述支撑座一侧的轮胎边缘按压所述端头下方,再次转动所述杆体,使得所述轮胎彻底与所述轮毂卡紧,完成轮胎的安装。
所述安装柱为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螺栓包括横杆和设置在所述横杆中部位置的竖杆,所述竖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所述固定螺栓通过所述竖杆与所述支撑座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庚,未经康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9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地基处理快速排水管网组合结构
- 下一篇:虹吸式增压长寿命管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