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605892.2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5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柴培宏;乐绍林;熊伟;路洋;李光银;李帅;王清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东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光 互补 太阳能 纳米 潜流 湿地 系统 | ||
1.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湿地系统本体,其包括湿地结构、湿地填料和湿地植物,所述湿地结构包括侧墙和防渗底墙,所述湿地填料内设置有渗透墙,其围成上表面开口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与湿地填料通过渗透墙分割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所述渗透墙设置为只允许水自由穿过,朝向治理水体一侧的侧墙上部还设置有溢流出水口;
进水设备,其包括潜水泵和进水管,所述潜水泵位于治理水体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潜水泵、另一端位于湿地填料底部;
微纳米曝气设备,其包括吸水管、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出水管,所述吸水管一端紧贴渗透墙内侧、另一端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水口,所述出水管一端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出水口、另一端从渗透墙穿出位于湿地填料内,所述出水管位于进水管上方10-20cm,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位于中空腔体内或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为砖混或钢混结构,所述底墙为防渗膜或混凝土防渗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结构的深度为1.0-1.5m,所述湿地填料为三层,且每层厚度为30-50cm,湿地填料的粒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湿地植物种植密度为9-16株/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填料底部设置通气及排空管,所述湿地填料内部还设置多个溶解氧探头和水位探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溢流出水口的侧墙与治理水体之间还设置有多级跌坎,所述跌坎端头设置为鱼鳞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墙为砖墙,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通过冲孔网密封封堵,所述冲孔网的网孔孔径为3-5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其包括动力电缆组、信号接收模块和PLC控制总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通过信号线与溶解氧探头和水位探头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PLC控制总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第一PLC控制模块通过潜水泵动力电缆控制潜水泵的启闭,第二PLC控制模块通过微纳米曝气设备动力电缆控制微纳米曝气设备的启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风光互补太阳能微纳米曝气的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光互补太阳能供电系统,其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组件、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和风叶,所述发电机分别与风叶和风力控制器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其与光伏控制器连接,所述风力控制器和光伏控制器分别连接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连接逆变器,通过逆变器为控制系统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6058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机动野外宿营车